鄧飛:普京強硬路線背後的戰略無奈

2018-04-16
鄧飛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AAA

PUTIN1.jpg

近日媒體揭發,在美軍對敍利亞發射導彈之前,先告知俄國即將開戰。俄國怎樣應對?軍艦趕緊開走,離開敘利亞!

很多國人近乎熱情地欣賞甚至頌揚普京和俄羅斯戰鬥民族,似乎他們總是最強硬回應美國和西方的挑釁。其實,國人這種「俄人必然強硬論」,恐怕更多只是心理學上提到的「移情Transference」作用。

中國自八十年代後期中越西沙海戰和邊境戰爭之後,三十多年來未曾打過仗,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衝突,也是沒有使用過武力,韜光養晦是主旋律。因此,當俄國普京展現強硬作風時,其實旁觀的中國人無意中對他和俄國產生羨慕,恨不得中國也能事事強硬與亮劍。中國該不該強硬亮劍,這另說。但國人這種「慕俄心理」漸成定式——總是預期俄國會走強硬路線,總是漠視俄國也有迴避衝突的時候,而且後者並不少見!普京與俄國人也不是呈匹夫之勇的莽夫。

之前中國強調韜光養晦是正確的,現在漸進式有所作為也是正確的,透過海軍遠洋護航、海外組織撤僑、參與國際維和、邊境輯毒作戰、邊疆反恐行動、海監艦船巡邏,乃至設立防空識別區、設立海外補給基地等,已經是一種真實現場練兵、漸進以力護利的發展趨勢,中國人總是不缺耐性,在為國內發展爭取和平的外部環境,與合理地保護自己的對外權益之間,能夠漸次取得平衡。

不必羨慕普京與俄國,他們的「連場強硬show」,看上去很爽,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無奈——巨大的地緣戰略壓力(比中國大多了)和選票主導的政治體制,造成普京不得不持續追求炫耀式強硬政治,以維持個人政治魅力與權威,從而保住源於一人一票直選的權位!

以普京之智慧,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國需要改善經濟產業結構,減少對出口能源初級產品的依賴,培養民族企業的實力與品牌,發展更加多元化的產業,讓民眾福祉是建立在一個更健康健全的成熟經濟體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依賴能源與軍火出口以換取進口生活用品所必需的國際硬通貨這種空洞的福利社會上。他當然知道!但他所面對的制度約束條件,使他不得不追求短期行為,同時也沒有什麼誘因去做長期才能見效的改善經濟產業結構的行為。

何況他從政以來所面對的地緣政治環境,也使他幾乎無法獲得像中國那樣的發展所需的外部穩定環境。俄國和中國都必須面對美國,但美國對蘇聯解體和民主轉型後的俄國,似乎比對仍然保持原有政治體制的中國,來得更加苛刻。

中國從來沒有承諾或提出過「經濟改革之後會進行(符合西方口味的)政治改革」,可美國總有這種「以經改促政改」的對華臆念,從而沒有把中國逼絕。但反觀俄國,明明已經落實了比美國總統選舉更具直接民主色彩的體制,但美國和整個歐洲就是不信任俄國北極熊,氣得普京曾經怨言:「你們還想我們怎麼做?」基督教有一派叫做「聖經無謬論」,美國和歐洲卻對俄國似乎抱持一種「俄國無善行」的偏執,兩者內涵與關注點當然不同,但心理現象的性質是一樣的。

中國面對的地緣環境,顯然比俄國相對輕鬆:日本雖然仍然實力不容小覷,但高峰期已過,況且不是一個主權完整的「正常國家」。至於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地緣糾紛,也傷不到中國筋骨,不足以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遲滯與打擊。

但俄國就不同了,它所面對的地緣壓力是北約東擴!北約與東南亞、南亞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手,再加上前加盟共和國們的仇俄心態作祟,俄國根本不敢掉以輕心。在這種強鄰壓迫、舊親反目的環境下,一會兒部署戰略導彈防禦系統,一會兒鬧齣顏色革命,一會兒更爆發少數民族獨立和恐怖襲擊。普京怎敢示弱應對?韜光養晦意味著「掉票」——失去支持而下台。可強硬應對,又面臨持續不斷的西方制裁,不僅對進出口構成嚴重打擊和干擾,甚至連在國際金融領域作貨幣清算都受到歧視性限制,還談什麼促進長遠經濟發展!

放軟,則(政治)亡身;強硬,則(長遠)亡國。普京和俄國所面對的這種兩難困境,有什麼值得中國人羨慕的?作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俄國在冷戰後至今所面對的地緣環境類比到中國,則相當於中國現有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全部「獨立」,並在「獨立」之後仍然與剩餘部分的中國存在領土糾紛。更有甚者,美日韓印越等所有中國的地緣對手,都在新「獨立」的「國家」領土內有駐軍和設立導彈系統。在這種可怕的地緣環境下,當然要強硬應對,但這種「強硬」值得我們羨慕嗎?

史家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卻認為:一切所謂「最優Optimal」的英明決策,其實都是別無選擇、形格勢禁的無奈抉擇而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本網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前被定調為「上不封頂」的中俄關係,今年以來持續熱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疫情後唯一的一次出訪,是3月對俄羅斯進行的國事訪問,兩國6月雙邊貿易額還升至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

    王緯溫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