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李美:磨劍十年 「Marvel世界觀」代表作!

2018-04-27
 
AAA

av1.jpg

英雄片近年濫拍成災,舊酒新瓶地消耗觀眾忠誠。然而,《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非但沒有後勁不繼,甚至創造出「Marvel世界觀」系列巔峰。自2008年《鐵甲奇俠》以來,連同本作在內,10個年頭裡Marvel共推出19部漫畫英雄電影;有謂十年磨劍,Marvel真箇練就了「世界觀」電影的精準示範代表作。

無疑,Marvel的一系列英雄片,俱為不折不扣的商業大片;但是,由漫畫公司一步步成為電影巨頭,一路走來長期「交學費」下,Marvel慢慢摸清了好電影的不二法門:紮實的劇本。從《鐵甲奇俠》到《復仇者聯盟》這6部首作,是「從頭學習」的「第一階段」;至於《鐵甲奇俠3》至《蟻俠》這6部續作,就是步向成熟的「第二階段」;來到《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至現時此一高峰作,則是「Marvel世界觀(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發光發熱的「第三階段」。

對上一集《復仇者聯盟》已是2015年,該集是為Marvel第11套電影作品;由於中間涉及的不同作品,一直都明顯有鋪排伏線,故觀眾入前都不難預想,此乃系列的一個高潮位、重頭戲。來到今集《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一眾英雄角色終於妥數聚頭,迎來攸關宇宙命運的關鍵一戰;這一集的演員陣容,也因此異常地豪華:Robers Downey Jr.、Chris Hemsworth、Mark Ruffalo、Chris Evans、Scarlett Johansson、Chris Pratt、Benedict Cumberbatch等廿多位明星列陣,可謂萬眾矚目。

單論漫畫,另一巨頭DC的作品不比Marvel遜色;惟在電影上,前者成績卻有所不如。去年DC的巨製《正義聯盟》,就有點模仿《復仇者聯盟》步調,惟即使集結了多位英雄,卻沒有做好足夠鋪墊工作,以致最終效果過於急就章;相比之下,《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便紮實得多,尤其早有18部前作鋪墊、每部亦普遍長逾2小時,由繁多的角色、到電影世界的種種細節,Marvel均穩穩當當地建構了一個無可替代的「世界觀」。

這是Marvel商業計算中最聰明的一著。商業大片是最「入屋」的類型之一,裡面一眾角色如鐵甲奇俠、美國隊長、變型俠醫、雷神、黑寡婦等等,於這10年來一直陪伴觀眾成長,因而營造了無窮的集體回憶;Marvel電影世界的一舉一動,亦一直牽動著擁躉情緒,理由正是當中的無比親切感。

電影史上出現過不少商業電影系列,但大概以「Marvel世界觀」規模最大——這裡不單指電影中的浩瀚架空世界,而更多是電影長片的組成元素。知名系列如《哈利波特》、《鐵金剛007》,又或恐怖片《黑色星期五》、《恐懼鬥室》等等,都是以單一組故事線及同一批主要角色來鋪排。反觀,Marvel則是以多個獨當一面的主角、多條故事線各自發展,來逐漸合攏成一個綿密的故事大網絡。正因為角色多、情節多,劇本架構縱橫交錯,互相指涉,故需要有多個細緻的劇本整合在一起。

有了之前由18部電影打出的好牌及基礎,今套電影作為系列的「高潮位」,其實很難拍得差。曾拍《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的兄弟檔導演Anthony Russo及Joe Russo,掌鏡今次《復仇者聯盟》第3集,有序地疏理好Marvel不同電影交集的故事線,安排新舊角色都拿捏平衡,眾多角色沒有誰搶了誰的鏡;劇本上更有大膽作為,完全體現了破舊立新這四字——這確實形成了全系列最震撼的高潮位;有追看系列的觀眾,或會受到極大震動,至少筆者如是。

無論是電影創作團隊,還是坊間許多仍未觀看的觀眾,都熱切地提醒入場前後千萬不要「劇透」——究竟本片的「震撼彈」威力有多大?向來不作劇透的筆者,只能夠說句:真箇大得嚇死人!

 

AV2.jpg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再次重申,由於本片「震撼彈」威力龐大,以下完全劇透的有雷部分,主要是寫給看畢電影的觀眾,未看電影者誠不應該續看下去。

入正題。

「不劇透」要求其實非常正常,所有電影誠也應該「不劇透」;只不過,《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尤其不宜劇透,因為電影之震撼「大得嚇死人」,達到了前所未有、出乎意料的煽情效果。

正如前段所言,電影劇本大膽作為,敢於大刀闊斧;本片的壓軸大戰極其悲壯,充滿了令觀眾沉重的死亡色彩——本片的大戰過後,有相當部份的主要角色死去。這些陪伴觀眾成長的角色,就這樣令人意想不到地離去,不禁令人黯然。當然,劇本依然留有「餘地」;死去的角色會否「歸來」,仍然充滿變數,畢竟這是天馬行空的漫畫英雄世界。

上述安排不僅造就不盡話題,包括上述角色如何「回歸」(九成九會「回歸」吧),同時營造到巨大的戲劇衝突,構成了萬鈞劇力。《正義聯盟》的敗筆在於太急進,即使當中有「死而復生」的情節,都難以牽動觀眾情緒。《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讓這些陪伴觀眾成長的角色們面對生死大劫,其實都是一步好棋。雖然Marvel作品後來大多水準平穩,但來到近20套已是去到「樽頸位」;要尋求突破,破舊立新是其中一個出路。這個由巨大死亡浪潮造成的空白,可以迎接新故事、新角色;總之是大有空間走出新方向,令電影得以承受「劇集化」的發展。

除了眾多角色死亡的震撼彈外,電影大奸角Thanos(Josh Brolin飾)的設定亦堪玩味,猶如「善良的獨裁者」一般。他有宇宙最強武器「無限手套」,銳意集齊「無限聖石」,為的是毀滅宇宙一半的生命。而他的出發點,竟是為了平衡蒼生,以抗衡人口過盛資源不足的絕境。他固執地認為,用大屠殺來「源頭減人」是解決良方。將此對照現實中的人口政策和道德人權,無疑有點駭人聽聞,惟這是一個可令觀眾思考的極端切入點。在一套商業大片中加了如此的設定,體現了創作者的觸覺與視野。

漫畫英雄電影,毋庸置疑是近年荷里活的主流片種之一,而Marvel的作品無疑是箇中中流砥柱。在18套作品之後,這電影巨頭交出了第19套亮眼的後勁,令觀眾對於以後的作品仍然期待。看來,DC要追上實在要加把勁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