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改革開放40年 中國外交由面向世界到引領世界

2018-05-04
李丹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AAA

e1.jpg
中國外交部王毅部長。圖:外交部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揭開了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新篇章。40年來,中國外交經歷了面向世界全面開拓階段、重點佈局夥伴外交階段、參與型大國外交階段、引領型大國外交階段等四個不同時期。

1、1978-1992年:面向世界全面開拓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鄧小平作出了「戰爭可以避免,和平可以維護」的戰略判斷,提出了面向世界全方位開放外交。

主要表現在:提出「不結盟、不劃線、不樹敵」的「無敵國」外交思維,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戰略;全面改善與各大國的關係,扭轉了建國以後先後「聯蘇反美」、「聯美反蘇」、「既反美又反蘇」的被動不利局面,突破了外交上相對孤立封閉的狀態;鞏固加強和周邊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實現了建國後「周邊無戰事、朋友遍天下」的友好局面,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構想;創造性提出「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穩住陣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戰略方針,成為中國外交長期堅持的以弱制強、反敗為勝的法寶。

e2.jpg
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策略。圖:網絡圖

2、1993-2002年:重點佈局夥伴外交階段

踏入1990年代,中國面臨著西方大國制裁的國際困境。中國在對自身綜合實力及國際形勢綜合判斷的基礎上提出夥伴外交戰略。

從1996年中俄建立「面向21世紀的平等互信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印建立「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1997年與法國、美國、加拿大分別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面夥伴關係」、「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跨世紀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1998年中歐、中英、中日建立「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係」、「面向未來的全面夥伴關係」、「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到2004年與德國、意大利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穩定、友好、長期、持續發展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與所有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名目不同但都旨在深化信任、合作與友誼的夥伴關係,有效扭轉了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打壓遏制中國的不利局面,成功推動中國融入主流國際社會。

3、2003-2012年:參與型大國外交階段

邁入新世紀後,中國的GDP總量不斷攀升,2001年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排名世界第六,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之後;2002年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2005年18萬億元人民幣,在當年全球GDP排名中列第五位,超過英國;而2006年中國GDP總量突破20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法國,沖到世界第四位。這樣的規模和速度很難不引起外界擔憂,因此,這一階段中國在「將強未強、將起未起」之時,以低調、謹慎和隱忍姿態換取了這一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的穩定環境,同時在參與型大國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性、實質性的進步。2003年6月,胡錦濤邀參加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八國峰會與發展中國家的首次對話會,被外界解讀為中國開始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2005年,胡錦濤提出建設「和諧世界」理念,標誌著中國繼面向世界、與世界接軌後進一步融入世界、造福世界的作為。

e3.jpg
中美關係是中國外交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時代在調整。圖:資料圖

4、2013年以來:引領型大國外交新時代

近五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中共團隊」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姿態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顧名思義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面向全球的外交、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外交,是真正以大國方式行事並對世界事務產生實質性影響的外交,是引領型大國外交。如果說新世紀以來的大國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是參與型大國外交,那麼新時代的中國不僅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而且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具備了真正全球大國的氣質。2014年3月,習近平訪問德國時表明,「我們將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義出發,貢獻處理當代國際關係的中國智慧,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e4.jpg
踏入十九大,中國在外交舞台上展示出全球視野。圖:資料圖

這次表態,讓人意識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身份角色由參與型大國向引領型大國的明顯轉變。十九大報告重申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擔當、全球視野和人類關懷,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就是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王毅外長說新時代外交是「理論和實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外交」。「走在時代前列的外交」就是引領型外交,這是大國特色外交的精髓所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外國遊客缺席,對中國來說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傷害,不會像其他國家例如泰國或冰島,因為泰國、冰島的經濟嚴重依賴遊客。目前,中國遊客國內旅遊的支出比2019年更多。但儘管如此,中國仍有許多企業依賴外國遊客,少了外國人,意味說,中國失去向外國人展示積極形象的機會,當地導遊收入也銳減。

    銀鳴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