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官員應重新給年輕人上車的希望

2018-05-04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house1.jpg

看到明報星期日生活最近的文章,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副教授吳木鑾比對新加坡和香港的房屋政策,指出新加坡在綠化和發展地下空間值得學習。筆者認為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重新讓年輕人有居家置業的可能。 

隨著土地大辯論展開,焦點從公屋供應和樓價,上升到土地供應和政府行動力的層面。如果單看社交媒體,也許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會認為,有置業能力的會認為樓價高的原因是私人發展商和炒家問題,負擔不起的,會認為業主把租金拉高了,政府沒有盡力收回棕地,以及沒有計劃收回高爾夫球場等。但假如看報紙,電視,卻深深感到政府和小組成員很積極地想解決問題。出現如此的印象落差,因為管治的在想解決中長期的土地問題,但年輕人很想政府在幾年內交到功課和成果。 

四十五歲以上的,置業了的已經在收租、供完樓或是在公營房屋居住,上不上到樓已經沒有太大的變化。反之,四十五歲以下,希望買樓的大家都在努力,為了上車而努力,綠置居、白屋二、首置、市建局的項目,以至私樓都是他們的目標。因此,政府除了開展土地大辯論外,下一階段必須交出重燃年輕人上車的方案。 

綠置居像新加坡的組屋 

看看新加坡近年的措施,包括搬遷市中心的貨櫃碼頭,收回高球場,全速開發東北區的新城鎮,以及提供置業津貼給年輕人上車,這些不用經過辯論,強政勵治的政府官員就能做到。有些評論認為綠置居不好,其實這個想法不完整,應該用另一角度看。綠置居就像新加坡的組屋。 

讓上車變成短期能達到的目標,或是可以觸及的計劃,是政府應有的義務,公眾和意見領袖應定期監察公營房屋的供應量是否達標,也要科學化向金管局提建議,首期的比例是否應該放寬,能否擴大白居二,新居屋能否再便宜一點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去年發布的青年發展藍圖對青年房屋政策有着墨,然而參考「港人首次置業」及綠白表情況,預視供應青年之房屋仍然遠遠不足,政策仍需積極審視作動態配合。

    陳承宇博士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