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香港如何參與平衡中國與鄰國貿易問題

2018-05-09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mac1.jpg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可說是「一鳴驚人」,出訪澳洲期間於記者會上聲稱為應對亞太區挑戰及中國擴張,要與澳洲及印度合組新戰略聯盟。此舉大出外界意料之外,皆因法國一向在歐洲國家中是對華相當友好的國家。這個突如其來的法澳印同盟,側證中國崛起的能量勢不可擋,香港居中如何自處,如何平衡中國與鄰國以至世界各地的情況,實在值得思考。

傳媒目前對其舉動還未「摸得透」,但卻可從其發言中看出端倪。馬克龍曾稱此舉是要「保護我們的經濟利益」、「保護我們的安全利益」,故可從政治和經濟兩大目標推測其動機。四月時,澳洲曾有傳媒報導中國正在瓦努阿圖建軍事基地,雖然中國及瓦努阿圖的官方發言人已就此闢謠,但仍引起澳洲以至法國的焦慮。法國在太平洋擁有領地,而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兩國都對中國在南太地區的影響力增加不滿,認為會破壞該地區的戰略平衡。

印度一向與中國有競爭關係,印度外交部就曾在官方場合公開反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外界也相信印度為失去南亞霸權感到不安,因而法國有意拉攏印度共組聯盟。法國可透過這聯盟一起對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保持其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影響力。以上的政治因素,其實都是大形勢的預測,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增加,只是預期的趨勢發展,為何法國選擇在這時候對中國「發難」?大概經濟的因素才是當中的主因。

shutterstock_206863990.jpg

收窄法中貿易逆差進展緩慢

經濟方面,法國的優勢產業是民用核能、高速鐵路、航空與航天等,都是與中國競爭的範疇,而且兩國早有貿易逆差。2016年法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達304億歐元,是法國第一大貿易逆差國。雖然近日法國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提出了憂慮,但法國卻是首個公開支持的歐洲國。此舉當時被視為是爭取商機的表現,但一直未獲中方正面回應其訴求。年初馬克龍出訪中國,就是為平衡貿易關係,磋商改善法中貿易逆差的措施,但這些要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成了今次結盟的近因。

當時馬克龍訪華之行雖然簽署經貿協議,但是主要的合同,如法國公司在中國興建核廢料處理廠,以及採購空中巴士飛機仍在談判中。中國當時同意在半年內解除對法國牛肉實施了十六年的禁運,但至今尚未有具體計劃。加上中國市場仍相當封閉,法國對於能否向中國十四億消費者出售更多產品充滿了不明朗因素,難免讓感到不耐煩。至於聯盟的導火線相信與特朗普有關。馬克龍出訪澳洲前曾到訪美國與總統特朗普會面,兩人更被傳媒注意到有親密互動,有分析認為,馬克龍希望取代英、德兩國,成為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特朗普正與華打貿易戰,相信是推動法澳印同盟的幕後推手。

法國此舉一方面希望維持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地區影響力,保持強國地位,但更重要是希望透過聯盟,抵抗中國的經貿影響力,對外爭取優勢產業的經貿合同,也為了今後在中法貿易談判上有更大談判籌碼,透過同盟催迫中國作出讓步。

香港應主動出擊把握商機

香港作為中國的經濟特區,應該藉著參與國際的競爭優勢,理順與歐美等國關係,在不同地區的經貿辦應與外交部和商務部合作,拓展商機,讓外國多購入中國製造的產品和技術,並經香港出口製成品。這樣將有助逐步收窄中國與歐美等國的貿易逆差。同時,也應該引入多點外資,組成中國與外資合營公司,讓他們在內地發展業務,這也是香港能夠發揮的獨特優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的軍方連續多日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令美方重新考慮是否撤銷部分中國貨關稅的提案,未必在短期內有決定。
    消息人士指財長耶

    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