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增加土地緩解公屋壓力,是當務之急

2018-05-11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kung1.jpg

公屋聯會於5月9日,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會晤,於會上提出了十項短、中及長期增加土地供應的建議,期望透過新增土地,主要用作緩解目前公營房屋嚴重短缺的問題,包括紓緩公屋輪候壓力,以及協助舊邨重建的需要,要緩解問題,我們提出了需要新增不少於650公頃的土地,用作支持公營房屋的發展需要。

未來十年需建60萬個單位

在公屋輪候方面,積欠問題相當嚴重。截至2018年3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高達5.1年,再創新高,一般家庭及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27.2萬宗。反觀未來五年的出租公屋供應量,平均每年不足1.5萬間,單單是應付新申請已不足夠,更遑論要消減人龍,除非進一步加大公屋的供應量,否則平均輪候時間只升不跌。再看看於2010/11至2015/16年度的公屋申請情況,每年公屋單位編配予輪候冊的申請人,平均為1.7萬間,但期時的新登記申請者,平均每年達到5.1萬宗,即平均每年缺少3.4萬間公屋單位的供應;若這個趨勢在未來仍持續不變,或有擴大情況,欠積問題只會日益加深,未來十年總計可能達到30多萬個單位的欠賬,連同積欠的28萬宗申請,共缺約60萬間公屋單位,輪候公屋的壓力極大。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目前公屋申請分為一般家庭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亦只計算前者,後者則採用「配額及計分制」,有關改變始於2005年引入計分制,並每年限制最多編配2,200個單位予單身人士,但這只是「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房委會應該取消有關機制,恢復過去較公平的做法,讓單身人士得到同樣輪候公屋的對待;因此,將來單身人士的公屋需求計算不應跌入「配額及計分制」的誤區中,應按實際申請人數來考慮。

老屋邨重建亦需未雨綢繆

另一方面,在屋邨重建問題上,去年底公佈的《長遠房屋策略》指出,未來10年受公營房屋單位重建的新增房屋需求,為20,400個;然而,根據房委會2013年底進行了22條高樓齡屋邨的重建檢討,22條屋邨涉及的單位戶數約有7.6萬個,至2027年全部屋邨已近50年樓齡,尚欠5萬個安置單位的考慮;而且,房協已表示,共有7條屋邨的樓齡超過50年,重建的需求相當殷切;而且,有部分過去由房委會興建的居屋屋苑、「租置計劃」屋邨等亦日漸老化,雖然至今未有重建的迫切性,但也須要考慮未來相關屋苑重建的需要,未雨綢繆。

現時,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約為160平方呎,較鄰近地區如新加坡等的為小。房委會轄下的公屋住戶人均居住面積,據2017年的統計數字亦只有13.2平方米,而且新建的公屋單位面積,只是較每人平均編配面積不少於7平方米的稍高一些。增加居住空間,改善居住環境理應是香港人的願景,上屆特首梁振英在其參選政綱中,提出「制定長遠目標,由偏遠地區的公共屋邨開始,在土地供應開始充裕及公屋輪候情況好轉時,逐步提升最低公共編配面積標準,以改善公屋居民的居住環境」,但目前離這個願景似乎又再遠一些了。

房屋問題源自於土地供應短缺,問題亦已達至水深火熱的地步。我們期望能夠透過多管齊下的方法覓地建屋,建立土地儲備,讓基層市民能夠安居樂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