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穆斯林在港:因為戴頭巾在職場上受到歧視

2018-05-29
 
AAA

Rida全名Ahmad Rida Nisar,Ahmad是姓,Rida是中間名字,Nisar則是爸爸的名字,中文名字是默麗雅,「我在一間建築學校教學。我的家鄉是巴基斯坦,多年來返過家鄉十次以內吧,回到家鄉自己好像變遊客了。」Rida廣東話、普通話和英文都很流利,但對家鄉話烏爾都語(Urdu)卻只懂說幾個單字。她爸爸多年前來港搵食,落地生根,在尖沙咀的重慶大廈開店經商。香港現時約有30萬穆斯林居住,以印尼裔最多,約佔15萬,其次是華裔和南亞裔,分別有5萬及3萬。

■Rida是個喜歡旅行的女孩。

Rida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大學畢業後投身社會工作,不過因為膚色和頭巾,常被誤認是來自印尼的家傭。「有好多人以為我是印尼人,經常被人誤會是『姐姐』。這在香港很普遍,包住個頭就是『姐姐』。」Rida笑中帶點無奈。旁人對頭巾不理解而受到歧視。「有次戴頭巾見工,對方問我可否不戴,因為戴頭巾在office走來走去不太好。」Rida說。

對頭巾的歧視與誤解

穆斯林女性戴頭巾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羞體」觀,用以遮羞,也取悅真主安拉(Allah,又譯阿拉)。但這條頭巾,卻像雙面刃,一方面顯示她們對信仰的追求,但反過來說,也令她們不時招來異樣的目光,甚至遭到不公平對待。

shutterstock_252877819.jpg

旁人認為頭巾就是與女權主義(Feminism)對立,有着戴上頭巾就等於女性被壓迫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自鳴得意地標籤化他者(other)。Rida說:「有很多人把宗教和文化劃上等號,簡單如頭巾,見到一個穆斯林係咁就以為全世界都一樣,其實很多地方都有男尊女卑的現象,像阿富汗、巴基斯坦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概念。但伊斯蘭教是提升了女性地位,《古蘭經》出現後,賦予了女性很多權利。」

「有人覺得戴頭巾對女性不公,其實頭巾既是protection(保護),也是liberation(自由)。像西方國家,可以穿很少衣服就叫自由,大家盲目跟隨,展現肉體。但穆斯林不跟隨這套觀念,我們認為包頭巾也是漂亮的,因為God已經在《古蘭經》跟女性說『Women are created beautiful』。我們的衣着不會箝制我們的思想。」

Untitled.png

後來Rida與同是穆斯林的何劍平相識後,連同另外三位成員,眼見不少人對伊斯蘭教或者穆斯林存在不解,便走在一起,成立「Muslim Women in Hong Kong」,舉辦展覽,盼主流人群更加深入認識伊斯蘭教及穆斯林女性。

(文匯報原文:http://paper.wenweipo.com/2018/05/23/FC1805230001.ht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