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香港需要優秀的大學講師

2018-06-14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LECT1.jpg

QS排名剛剛出爐,香港一個彈丸之地,便有四間大學可以躋身頭百名,成績相當亮眼。但排名提升的背後,又是否代表我們的大學教育質素就必然上升呢?抑或為了追排名,而忽略了教學的本質?當全球各地,特別是新加坡、內地和歐美都在爭奪人才,香港大學應該如何自處?什麼因素讓本地年輕人畢業後有足夠的競爭力?除了研究人員和教授,關鍵在於優秀的大學講師。

最近看到不少報道談及大學講師的就業情況,近日有理大的朋友被調整合約。媒體找了不少隱姓埋名,努力培育後輩的講師,例如有助理教授表示,在學院工作超過二十年,最近竟然被通知,要他在下學年扣減薪酬,但任教科目卻維持不變。有些全職講師更完全不會續約,然後被回聘作為兼職教師。

追逐排名忽略教師發展

這些講師被無故減薪,相信與本地大學為了追逐排名脫不了關係。由於不少排名的評分準則都較為側重研究部分,例如有多少篇論文登上國際學術期刊,擁有多少項發明等等,因此不少大學本身亦按照各學系的「研究成果」分配資源。教授會發表論文,為學系獲取資源,地位自然穩固。反之,著重於教學的講師,則被削弱其發展和地位。身邊有很多從事社會研究、政策和分析的年輕講師,他們大多都在歐美、澳洲和新加坡留學,都發表過不少高質論文,但現時卻面對本地大學以短期聘用,有的需身兼多職,遊走於不同的學院之間。

誠然,重視大學研究有助提升本地大學的地位,政府也應該大力加強及提供多點經費。然而,香港的大學多為研究於教學並重的綜合型大學,不僅僅要為學術貢獻,更要為社會培養未來人才作出貢獻。不少學生修讀大專課程,最終未必是希望成為學術中人,而是想畢業後找份好工作,掌握專業技能、學習批判思考和認識世界。而要幫助學生能夠與社會接軌,我們需要的是不只是需要懂得研究的人,而是專注教育,能夠啓發學生的大學講師。

兼職教師福利欠奉

表面上,擔任大學講師好像很有威望,其實背後的苦處有誰知。算上教學時間,改卷,與學生交流等,以及短期合約的壓力,那份人工根本比不上一個剛入職的行政主任。而且,假如是以兼職教師聘請,他們沒有醫療、住宿福利,對比一些副教授住在大學宿舍,享受停車優惠,這些兼職講師只能花上長時間來回院校,難以作育英才。面對如此困局,政府需要照顧香港優秀的博士畢業生,不能夠一方面鼓勵別人進修,然後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當社會的共識是要求年輕人上進,政府和大學便有責任好好對待年輕學者和講師。香港需要更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但前提是他們也需要優秀的講師,政府不妨多請行政人員為他們分擔行政工作,介入處理大學講師升遷和人工的安排,避免合理的待遇。同時,希望這些大學講師能組織起來,成立工會和在網上多發聲,這樣團結起來才能讓社會和政府看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