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雲豪:世界盃贏家通吃-股市指數

2018-06-22
艾雲豪
中環人、球場心、光影迷
 
AAA

cup.jpg

2018年6月的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周,一觸即發,圍繞這四年一度、熱熱鬧鬧的盛會,背後卻有無數「沒有硝煙」的商業大戰,早已張羅旗鼓。這些商場角力,通常是贏家通吃,偶然會後發先至,極少情況下會有「囚徒困境」──往有利位置搶返而被會揑死!

相關新聞:蔣彥亮:冰島足球的啟示

搞手的利與害

首先,最為人熟悉、也最被咎病的,是FIFA由裁判員的身份,幾十年來卻成為印鈔機,近年更有不少高層涉嫌貪污受賄,汚煙瘴氣。未計算那些問題交易的撇賬,FIFA在2015-18的4年總收入(含18年世界盃的收入),預計為約57億(美元、下同),與2011-14年季度相若。這個數字,對一個只有約500個職員的組織而言,真不可謂不是「大茶飯」!

另一個較多為人討論的,是主辦國的經濟效益。這個命題頗為複雜,在經濟學者和利益相關者的爭論之間,旁觀者也只能邊看邊聽,看誰真正願意以「銀碼」說話,如2018年的俄羅斯丶2022的卡塔爾和2026的美加墨,這等國家一定有盤賬,是否划算可能只有少數決策者心裏有數。

除上述以外,這裏提供一些較有趣的數據。投資銀行高盛別開生面地做了個的分析,根據1974以來約11屆世界盃的數據,將各奪標隊伍所屬國家的主要股票指數(如當地的恆生指數),對比全球股票指數(即超級「大市」),統計出一個相對強弱的結果。

贏家的剎那光輝

世界盃冠軍隊的本國股票指數,在決賽日後的第30日,會跑贏世界指數(MSCI All World),總平均幅度約為2.5%(高盛原數據為3.5%,見註1),不過,這個優於大市(Outperformance)的成績,只短暫維持,到6個月的數據已被欄腰折斷,而12個月的更是倒了個卦,即「跌凸」至平均約-1%,比大市差。

回顧這數據組合包含的冠軍隊,有德國(3次)、阿根廷(2次)、巴西(2次)丶意大利(2次)丶法國(1次)和西班牙(1次)。從牌面看,這「一個月」的優於大市算是比較統一,人人有份。

Screen-Shot-2018-06-20-at-6.23.32-PM.png

想像得到的是奪冠之後,國民(包括股民和賭仔)可以盡情慶祝,有利酒業和餐飲業,也會多買些球衣和紀念品,有利消費市道,亦可能多去旅行,投資也許也更積極等原因。當中例外的有巴西2002奪冠後,股市一直插水;德國在2014年奪冠後,股市一個月內跑輸-5.6%,也有點異樣,不過之後的11個月,德股又重振聲威,全年表現優於大市約16%。總括而言,冠軍效應在短時期內,可能有表面上的普遍性。

那麼,第2名的隊伍又如何呢?可以想像,落敗球隊的國民(股民、賭仔)少不免有如洩氣皮球,決賽日後無精打采,加上之前一個月的顛倒時差,之後一個月自然要休養生息,減少活動和消費,投資力度也許也會放緩。高盛在剔除其中一個異數後,得出落敗球隊國家的股市,相對大市,30日內-1.4%,1年後-0.4%。

足球和做生意,也許在不少的情況下,都是贏家通吃,哪怕只剎那光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及圖片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