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風物長宜放眼量

2018-07-06
郭良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
 
AAA

TRUMP1.jpg

中國應該怎樣應對即將到來的中美貿易大戰?眼下的群情激憤和“堅決反擊”“奉陪到底”的誓言,是不是正確的方法?有沒有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式?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對貿易戰下面的國際政治形勢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必須認識到,中美關係已經在“修昔底德陷阱”裡了。像宇宙中的黑洞一樣,它已經在左右兩國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人們討論修昔底德陷阱時,關注的是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而在核武器時代,超級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是不可想像,也是毫無意義的。上一輪修昔底德陷阱表現出來的,就是冷戰和歷史上少有的和平競爭。

陷阱的實質是背後的安全邏輯;這種邏輯正在中美之間全面展開。其標誌性的思維方式,就是以力量的消長來衡量一切,包括一般認為是互利共贏的投資貿易領域,也包括教育、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方面的交流、旅遊移民、網絡信息、交通運輸等等,更不用說軍事、安全、國際政治、全球治理、對外宣傳和發展軟實力等。在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上,雙方的認知都越來越指向兩種秩序、兩個未來之爭,新冷戰的風雲正在聚集。

如果全面爆發,中國的處境與舊冷戰時完全不同。有利的一面是,和舊冷戰時期美蘇各自領導一個獨立的國際體系相對峙不同,中國處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並且是“世界的工廠”。因此,一方面中美大戰的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中國和世界經濟及西方國家之間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可以說,中國面臨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個良性腫瘤,有許多治療的方法。

不過,不利的因素也很多。首先,中國幾乎沒有盟國,而對方在自由主義的旗幟下聚集了一大批民主國家,包括所有的發達國家。其次,中國雖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總量、技術水平、創新能力、軍事力量等,仍遠遠落後於西方。最近的中興事件無情地暴露出中國對美國高科技的依賴。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國似乎沒有從前社會主義陣營自我崩潰中汲取足夠的經驗教訓。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講。

第一,近年來,中國國內政治出現了向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時代正統回歸的趨勢。在中國升勢強勁,西方世界危機重重的情況下,這種回歸是很自然的。如果有足夠的創新和與時俱進的話,這種回歸未嘗不能形成新的優勢。然而,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懷舊、守舊和沉渣泛起;是更加理直氣壯地集權,壓制異己,管控思想和言論,侵犯各種權利。

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失敗,並不是像許多人所說的是經濟上的失敗,而是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破產。當年東歐國家在“自由,民主,人權”和市場經濟的召喚下,紛紛倒向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和理念在“蘇東波”後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熏陶了整整一代的全球青年,就連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年輕一代都比老一輩的觀念更加自由化。自由主義近來在實踐中出現了種種問題,但中國的政治精英們一方面反對自由主義價值觀,另一方面又拿不出可以與之抗衡的體系,只會重彈老調,結果只能是孤立自己,甚至可能重蹈覆轍。

第二,在外交上,中國提出了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理念、方針、政策,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安全觀等等。長遠來看,這些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有重要的意義;但從近期來看,中國各方面都準備不足或缺乏實力,在經驗、人才、經濟力量、各國接受能力、國際社會的共識以及中國的軟實力等方面都是如此。

雄心和實力不匹配,也是蘇聯垮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推出過多過快,不僅欲速不達,還會引起各國的疑慮。國外王道,國內霸道;內外不一致則不足以立言、立信和立威。發展中國家更多地將天朝當冤大頭來利用,而非真心擁護,西方國家則認定中國在圖謀推翻現有秩序,必然反擊。

貿易戰去意識形態化

中國如何能揚長避短、克敵制勝?首先要將貿易戰去意識形態化,讓貿易歸貿易,避免習慣性地用“舉國體制”來激化和擴大矛盾。中國這次很幸運,碰到的是一位商人總統,他對意識形態既不敏感也不熱心。要趁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位,將貿易衝突定位在經濟利益上,而不要陷入意識形態之爭。可以確定,特朗普之後的政府,以及現在的美國主流政壇,都在將貿易之爭推向全面冷戰。

中國人敵我意識超強,冷戰思維並不亞於美國政客,總覺得“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美國一舉一動都是陰謀,整個西方都在遏制中國。客觀來看,過去幾十年中西方交往中,中國獲利更多。沒有西方國家向中國開放,中國絕走不到今天。美國要求平衡一下,也並不為過。西方也絕不是鐵板一塊,要趁特朗普不分敵我、只認賠賺全面開展貿易戰時,爭取美國的西方盟友。總之,“牢騷太甚防斷腸”,不好因誤判而誤事。

第二,要增加美國的獲得感。當務之急是爭奪貿易戰的話語權,改變現有的話語體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美國藍領階層明白,國際貿易已經不再是特朗普所說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也不只是貨物貿易;要他們懂得國際生產和價值鏈的邏輯,更多地了解美國對中國服務和投資市場的出超。更重要的是,增強美國的獲得感,可以阻止或滯遲美國退回孤立主義。美國已成為能源淨輸出國,本身也是一個農業和資源大國,又引領新技術和創新的潮流。新的技術革命引發的經濟革命,很可能會大大降低美國的對外需求,包括資源、市場和技術。

這也是特朗普對全世界打貿易戰的底氣所在。能拖住美國的是它的資本在海外盈利的空間。長期以來,美國資本家是中美經貿關係最強有力的游說集團,中國必須給他們足夠的甜頭,以繼續保持和美國資本的利益交織。不妨讓美資在某些領域佔便宜,只當是買了戰爭保險。

第三,趁特朗普動搖現有國際貿易規則和經濟體制、樹敵過多的機會,在共贏的原則下,及時推動新體制的建立,使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更多受益,能夠更快發展。同理,在國內要充分利用外部壓力和危機的勢態,大力推動內部的改革,特別是向內需型和創新型驅動發展轉型。

“風物長宜放眼量”。長期打算,從容對待,取長補短,自我改進,就可能避免全面冷戰,也可以在貿易戰中最終勝出。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