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遊倫敦】建築的感染力:倫敦聖馬丁教堂|伍小雲

2018-07-11
伍小雲
自由人
 
AAA

教堂是否予人嚴肅的感覺?倫敦的聖馬丁教堂(St Matin-in-the-Fields)則令我感到蠻有生氣的,它不時舉辦午間/黃昏音樂會,活動室亦讓社區組織開辦舞蹈班等等。對於旅客而言,在這地方可以體會到建築師怎樣利用建築物的特色去幫助這間教會表達它那包容性的文化,亦可以看看怎樣用現代的方法去活化古建築。

 

【藝遊倫敦】系列:

「去英國國家美術館睇乜嘢」之 : 歐洲藝術大綱

藝術家的大舞台:特拉法加廣場

IMG_4524ACML NG and St Martin.jpg

聖馬丁教堂(右)就在英國國家美術館(左)旁邊,可以連同特拉法加廣場三個地方作半天遊 圖©伍小雲 

聖馬丁教堂的歷史與服務印證了它包容及歡迎不同社群的宗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該教堂照顧剛剛回國抵達鄰近Charing Cross火車站的英國傷兵。這“接待”的傳統就延伸至今日的露宿者服務。教堂亦有為華人而設主日崇拜,也歡迎遊人免費參觀。

其建築物及室內設計也傳達“歡迎”的訊息。聖馬丁最早期的建築可追溯至1222年,現存的會址是在1726年建造,今日我們見到的教堂,就是2005至2008年維修的成果,當中「光線」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祭壇後面的主玻璃窗 (East Window) 並不是傳統的彩畫玻璃 (stained glass) ,卻是以簡約的手法,用白色的玻璃引進溫暖的室外光線。窗上也沒有繪上聖經故事或聖人,只以黑色的線條來組成十字架的輪廓,盡顯源自伊朗的英國女藝術家 Shirazeh Houshiary 及建築師 Pip Horne的膽色及品味。這些簡單而現代化的設計,把教會與今日生活連結起來,投入信眾的世界。

IMG_2552AC2M St Martin window.jpg

主玻璃窗只以黑色的線條來組成十字架的輪廓,現代化的設計象徵着教會與現今生活連結起來 圖©伍小雲 

繪畫、雕塑等等的藝術品可以幫助教會宣揚教義,但過多或太誇張的表達,就只會令會眾分心,忙着看一堆又一堆的肖像,卻忘了往心內看,靜心地祈禱與神對話。聖馬丁教堂那簡約的設計,就提供了一個平和的環境。

教堂旁邊設有獨立玻璃入口通往地庫,當大家拾級而下時,請留意建築師怎樣把日光引進地底。除了全是用玻璃作為物料外,建築師還於地底挖造了一個小庭園 (sunken courtyard),讓日光從那兒透過玻璃外牆進入地庫。就連處於較深入位置的小禮堂,也因而享受到日光。此外所有牆壁都漆上白色,提高室內的光度並營造正面的氣氛。

另外一提的是地庫的Café in the Crypt 餐廳。那兒提供全日餐飲,包括熱食。雖然是快餐形式,但質素不差,午餐吃一客傳統英式炸魚薯條加一支汽水,就有足夠的卡路里繼續下午的行程了!此外,餐廳保留了18世紀的磚製拱形天花,營造了特色的用餐環境。不少本地人都去這餐廳用膳,大家如要避開人群,最好就於中午前入座了。

IMG_2573AC2ML St Martin Crypt.jpg

地庫餐廳保留了18世紀的磚製拱形天花 圖©伍小雲 

聖馬丁教堂就在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旁邊,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東北角,不妨串連這三個地方作半天遊。

 

聖馬丁教堂地址:

Trafalgar Square, London WC2N 4JJ

http://www.stmartin-in-the-fields.org/  

資料來源:聖馬丁教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相信許多選擇移居的港人,對英國的憧憬可以概括為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和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其實,香港和英國之間存在了許多文化差異 。英國的生活成本遠高於香港,現時全球通貨膨脹,能源價格上升,生活在英國的支出遠高於香港。

    譚潔瑩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