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居屋應與私人市場分割

2018-07-17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KUI1.jpg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推出多項房屋政策,當中包括修訂居屋的定價機制。房委會建議重啟3月份的居屋計劃,定價由之前的七折下降至五二折,單位售價減少了41至162萬不等,擬於10月重新接受申請。

居屋單位售價大幅下降,隨之而來的焦點在於轉售限制應否進一步收緊,社會普遍傾向支持。然而,對於收緊的尺度如何則眾說紛紜。據報導,房委會建議首兩年若要轉售單位,只可以原價賣給“白表”人士,其後的第三至第五年則可以轉售予綠白表人士,改變過去可於首五年內補價公開轉售的安排。

回歸居屋計劃原意

筆者對於房委會建議進一步收緊轉售限制表示歡迎,讓居屋單位於短期內不輕易經補價後流入自由市場,甚或被用作炒賣。居屋計劃的原意,是為未符合申請公屋亦未有能力購買私人住宅單位的人士提供置業機會,首要的目的是要提供“安居”的機會,而非讓業主致富或投資的目的。過去,在轉售限制中,禁售期最長為10年,並且在首兩年須以原價售回房委會,但隨後逐步放寬規定,禁售期縮短至現時的五年,而房委會亦拒絕再回購單位,由過去的緊,走向了寬鬆,此刻只是走回了緊的狀況。

筆者建議,居屋的轉售限制應該更嚴謹,日後居屋單位的轉售應只限於綠白表人士,不應容許經補價後流入自由市場,把資助出售房屋與私人房屋的市場區隔開來。多年來居屋的總數量約為38萬間,目前尚有25萬間仍未補價,即約有65%單位仍未補價,佔較多數,這可以說明市民購買居屋的目的,是以安居為先,又或因補價涉及不少金額,令補價意欲降低。

轉售應鎖定綠白表人士

政府於2013年推出“白居二”先導計劃,相較以往的確活化了“居二”市場單位的流轉,市民亦有其需求,計劃約有六成申請人成功置業。於去年底,房委會通過“白居二”計劃恆常化,每年建議名額2,500個;另外,目前約有76萬戶公屋家庭,《長策》亦建議未來10年須供應20萬間出租公屋,合資格的綠白表人士將會愈來愈多,即使居屋的轉售對象鎖定於綠白表人士,相信流轉的機會也不成問題;而且,畢竟這些單位房委會仍佔有權益,可再次發揮單位的資助功能,售價必然較市值的為低,既可為白表人士提供置業機會,亦可讓綠表家庭騰空回公屋單位,相較流入自由市場,資助的效益更高。

立法會已完成本年度最後一次大會,若收緊轉售限制涉及法例的修訂,無疑趕不及適用於今年10月重啟居屋計劃當中,但居屋、綠置居項目日後仍會陸續進出,筆者認為在立法會復會後,可進一步探討轉售限制的修訂,並非草草便劃上休止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