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偉:「中國製造2025」淡去

2018-07-19
 
AAA

2025.png

在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近期有跡象顯示,這場戰役背後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引起美國乃至西方國家不安的主要因素——「中國製造2025」,已從中國官方話語體系中悄然消失。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2015年宣布的一項支持科技產業的政策,其行動綱領選取了10大產業發展重點,基本上涵蓋了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的高科技發展,目標是力爭用10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這三年來,中國官方不時會對「中國製造2025」進行報道,有時還會高調宣揚相關成就。有公開數據顯示,單是今年頭五個月,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其中文報道中,就有多達140餘次提到「中國製造2025」,即平均幾乎每天一次。

不過,中國官方這幾個星期顯然已經淡化對「中國製造2025」的輿論宣傳。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一報道,上個月外傳的一份宣傳部門通知要求國內媒體停用這個稱法。

翻閱近期官媒有關中國製造和科技領域的報道及相關官員的公開講話,確實會發現「中國製造2025」已不見蹤影。不論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月1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的講話,還是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本周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的文章,抑或是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周在一場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的演講,雖然內容談的都是科技發展,但均不見「中國製造2025」。

中國官方對「中國製造2025」的宣傳變得低調,顯然意在回應西方輿論對這項政策的關切與質疑。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國此舉也旨在改善與外企的關係,以便爭取其投資,從而避免國內經濟增長受到這方面的衝擊。

不過,淡化「中國製造2025」並不意味這項政策不會推行下去。路透社上月初就引述一位匿名的西方外交官的話說,雖然中國談論製造業和科技業發展的方式正在改變,但官方不會停止相關計劃。這也說明中國官方清醒意識到,對外調整輿論姿態變得稍微低調些,並無助於問題的根本解決。

這是因為,中美近期開打貿易戰以及中興通訊險被封殺,已將中國科技業與製造業發展的短板暴露無遺。多名中國官員近來也公開承認,當前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很多領域缺乏關鍵核心技術,而且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美國等發達國家,差距可能是好幾十年。

根據工信部對中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的結果,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電腦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片,仍然依賴進口。

這也是為什麼已經多次強調提高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有多麼重要的習近平,上周在中財委會議上再次要求「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主要原因。

習近平主持的這次會議也要求「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堅定信心,奮起直追,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這表明提升科技水平的工作將是眼下刻不容緩的重中之重。

其中,即便「中國製造2025」一詞最終可能淡出人們的視線,它所定下的計劃必然在中國下來的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隨着這些工作的落實,中國製造與核心科技的水平將會不斷提升,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如何運用並投射日漸增強的實力以至國力,將成為美國乃至國際社會評估中國戰略意圖的原始依據,也將是國際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