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香港發展AI的天時、地利、人和(l)

2018-08-02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AI1A.jpg

近日在香港科學園見識到配備人工智能(Al)的機械臂,示範如何透過自主學習,無師自通,從事組裝任務。而負責項目的年輕人演示時一臉自信,更讓人對香港發展AI倍添信心。 

今天,Al已被視為驅動世界未來發展的關鍵。去年內地宣佈到2030年,中國要在AI各個領域也領先全球,故此國家政策全力帶動;而西方則以私人企業主導——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硏究,估計在2016年包括Google和百度等科技巨企已在AI花了200到300億美元(約1,569至2,354億港元),是2013年的三倍。經費中,九成用於研發,一成在收購公司及網羅人才。其實不論中西,都一致認定AI的核心推進器是尖端的人才。

不過,人才短缺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有機構以專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中的學歷(AI相關博士學位)、技能、現職等資訊,推算全球英語系國家的AI人才大概不足10萬,但中國、徳國和日本等不在估算之列。而騰訊研究院去年12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則指全球AI人才約30萬,市場需求卻以百萬計。可是,今天每年相關學科的畢業生只得二萬,遠遠未能滿足需求。

AI人才供不應求,因此不少從業員得享「天價」待遇。《紐約時報》報導,根據非牟利研究機構OpenAI公開的資料顯示,從Google挖角的高級研究員Ilya Sutskever,在2016年的年薪逾190萬美元(近1,500萬港元)。OpenAI 在2016年剛成立時員工只有52人,卻花了超過七百萬美元(約5,460萬港元)在員工薪酬和福利上。同時它引述業內人士,指即使缺乏商界經驗,Al專才的年薪連股票等一般也在30萬至50萬美元(234至390萬港元)之間。另一方面,內地百度的「少帥計劃」,篩選30歲以下的優秀科學家栽培,年薪亦不少於100萬人民幣(約122萬港元)。

Al前景秀麗,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可以擔當什麽角色?

 
相關文章:
鄧淑明:香港發展AI的天時、地利、人和(ll)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