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如何讓本地研究生課程變得吸引?

2018-08-02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research1.jpg

《國產凌凌漆》電影截圖

香港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創科發展,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當中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以及加強科普教育等。而今年度教資會宣佈將推行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目的是鼓勵更多本地學生報讀研究院研究課程,從而培育本地研究專才。

國際學術界研究與教學工作並重,授業解惑時亦致力於人類未知的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性。然而從事研究工作耗時甚長,且依賴申請不同基金作為研究經費,研究生在畢業後亦面對就業困難、薪金與學歷不成正比的問題,以致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根據教資會的數字,2017/18學年共有7603名學生修讀研究生課程,當中非本地生有6126名,佔總人數81%。面對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做甚麼?

要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先要了解本地生所面對的困難。如上述所指,修讀時間長,畢業後難以就業是令本地生卻步的原因。以下將一一詳述。

修讀時間長 成本太高

首先,研究生課程修讀時間長。現時全日制博士生於正常情況下的修讀時間為四年,最長延期至七年,全日制哲學碩士課程則需時兩年。惟由於論文在上呈後需要再作修改、實驗結果欠佳、未達教授要求等,導致不少學生延期畢業,此情況於自然科學科尤其普遍。花費四至五年去修讀一個研究生課程的時間成本高昂,亦是不少本地生放棄成為研究生的主因。

其次,未能自主決定研究題目。學生在課程初期會與教授共同磋商擬定研究題目。但礙於研究經費所限,教授和學生往往只能研究一些實用價值高,能被商品化或普及化的項目,而未能跟隨自身意願去進行研究。再者,研究生收入微薄。研究生課程的學費一年為42,100元,而根據中文大學研究院的資料,學院向學生提供的助學金每月為16,660元。在繳交學費及應付生活開支後,實在足襟見肘。政府推出的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有助紓緩學生的財政壓力,減輕他們的負擔。

學歷與薪酬不成正比

最後,研究生畢業後就業困難。不少學生選擇深造望提升自身資歷裝備自己,唯不少公司認為研究生學歷過高,流失率較高而拒絕聘請。即使成功就業,薪金亦只是比應屆本科畢業生高幾百至一千元左右。相反,不少來港修讀研究生課程的非本地生畢業後到國內工作,因應其高學歷而獲得較高薪酬。研究生學歷與薪酬不成正比,令不少成績優異的本地生畢業後投身職場,實屬本地學術界的損失。

豁免研究生學費固然有助吸引更多本地生投身研究行列,但就讀時及畢業後的困難非學生一人之力可以解決。望政府正視學歷於市場貶值、欠缺研究自主、學生收入微薄等問題,與學術界攜手合作,相信對香港未來發展和人才培育均有禆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