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如何從教育上突破「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

2018-08-03
鄧飛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AAA

如何從教育上突破「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

—— STEM創科教育普及之困難

hitech1.jpg

一個很簡單的資料,歷屆DSE高考狀元的大學選科,從來不脫這幾個所謂「神科」:醫科(包括牙醫)、法律、商科(包括金融類),尤其是醫科和法律,從2012年至今,也就是有DSE以來,一直都是八成以上高考狀元的大學選科。換言之,香港高考成績最好的的頂尖級學生,沒有一個選擇與STEM或創意科學相關的學科,這麼多年以來一個都沒有!

延伸閱讀:

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城大校長郭位:社會要願Take Risk

 

無狀元選擇STEM學科

讀者可能認為,狀元考生是神仙級的尖子,不能代表普通學生。但問題是,高考狀元的大學選科,卻是對整個社會的教育偏好起著一種風向標的作用。高考狀元們的選科,從個人的升學就業生涯規劃的角度而言,無可厚非,純屬個人選擇的自由。但每年媒體都大肆報導,則年復一年地固化了社會對教育的既有偏好,就是一股腦地擠入傳統行業中的高收入學科,至於與STEM相關的一眾創意科學的學科,則從來不是成績最好的同學的首選,即使這些同學的數理化成績非常好。

這不禁讓人想起兩千年頭那次「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科網股泡沫爆破,當時流行一句名言: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即誰沾手高科技行業,誰就吃虧;誰從事低科技行業,反而盈利。從此,這幾乎成為香港發展創意科技行業和推動相關的STEM教育的一道魔咒。香港經濟轉型都不知說了多少年了,依然如故,經濟成分裡面沒有多少創科經濟;香港教育改革持續了近二十年,但不見得基礎教育能大力推動學生提升對STEM的興趣。目前在中小學,表面上看,STEM教育似乎熱烘烘,但其實離不開兩大特徵:

一是教學形式,STEM並沒有納入正規課程,絕大部分屬於聯課活動形式,也就是象徵性一年舉辦幾節跨學科的課堂,或者以課外活動形式進行;

二是教學內容,STEM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機械人編程、3D打印,以及一些非常傳統的理科小實驗(例如老掉牙的「水火箭實驗」之類,大有湊數之嫌)。個別學校可能有開Micro Bit之類的編程基礎教育課程,但一來並不普遍,二來也只是學校各施各法,並無統一的課程。

20161207030124809.jpg

創科教育有如「土法煉鋼」

一言敝之,這種STEM創科教育,在香港的基礎教育界基本上就是「土法煉鋼」。姑勿論在社會上如何看待創科經濟轉型,但至少在教育上,是沒有起到有利於促進創科發展的配套作用。不要把責任推給社會、家長和學生,接下來筆者談談如何從教育方面,給予STEM教育乃至創科發展以實質性的推動:

第一,巧用應試教育。不論是否情願,基礎教育尤其中學教育,總是跟著考試的指揮棒來走的。與其繞一個大圈,從徹底否定考試制度來促進STEM創科教育的普及化,還不如巧妙利用考試制度,更為有效地引導同學更多走向學習STEM的道路。首先,必須參考內地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把STEM教育正規化、課程化。所謂正規化,就是必須清晰界定,到底STEM教育應該包含什麼核心的學習元素,不能像現在這樣,除了基礎編程、機械人(其技術含金量不比樂高玩具更高)和3D打印之外,一無所有。其次,把這些核心學習元素納入到正規課程,尤其是DSE高考正規課程裡面。這裏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復興諸如綜合科學、組合科學這些目前比較少人選修的X科,加入更多的STEM學習元素。綜合科學和組合科學是現有的兩個DSE高考X科,本意是鼓勵同學打破數理化和生物這些理科科目之間的分野,從跨學科的角度來研習理科,這與STEM的理念正正不謀而合!教育局完全可以透過教學實踐示範、學科專項資助,以及考試命題導向等方式,引導更多學校開辦這些學科,更多同學選修這些學科。二是在數學、物理、ICT(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等學科中,以考試命題導向的方式,加入若干STEM的考試元素,或者在物理科、ICT科的校本評估中加入STEM的元素,引導學界加大對STEM的關注程度。

這種以考試來引導STEM的做法,未必是人們最讚成的方法,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20160928025020708.jpg

第二,妙用商校合作。在目前的學校工作項目當中,有一項叫做商校合作,就是教育局通過聯繫商界和學校,讓學校獲得更多直接來自商界的學習實踐機會,從而擴大學生的眼光視野。但現在的商校合作計畫,更多是選擇很傳統的商業行業,就算是看似前衛的傳媒行業,也更多是選擇去報館參觀訪問,而少有接觸新媒體行業。要打破「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這種成見,就必須從商校合作開始,鼓勵推動更多的學校去參訪高科技創新公司,讓同學們親眼目睹高科技創新公司的發展前景如何,從而提升對STEM的職業期望,繼而提升對學習STEM的最根本的動力!

第三多用校際比賽。最後,教育部門與其只在諸如辯論比賽、徵文比賽、演講朗誦比賽等非常傳統的校際比賽項目上擔任主辦或贊助機構,為什麼不主動出擊,舉辦更多的STEM校際比賽活動呢?能夠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從而積極投入學習的因素,從來都是:升學就業的可觀前景、考試的刺激和比賽獲獎帶來的滿足感。上述三點,正正就是對症下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