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洛洐:行為治療背後的功臣

2018-08-13
施洛洐
行為治療師
 
AAA

TEACHER.jpg

行為治療師的主要職責,是落手為學生做行為訓練。而每個前線人員的背後,則需要一位能夠按著學生能力,設計度身訂造訓練內容的行為顧問。每一名學生都會有一名顧問跟進他們的進度,再定期進行評估和更新訓練內容。一般情況下,顧問在設計課程時,會考慮即將學習的行為是否具功能性(functional)。

何謂具功能性?舉個例子,「正確地洗手」是一個極具功能性的行為,因為每一名學生都需要學懂保持清潔衛生,否則會很容易生病。一個行為是否具功能性,則要視乎個別學生需要,因人而異:例如老師教導一名學生摺衫,對於一名十歲左右的學生而言,是具功能性的;但若對象只是一名三歲的小朋友,就不適合學習,因為他的大小肌肉都還未發育好,而且家長不會要求這個歲數的孩子幫忙做家務。同一個例子,對於十歲左右、但家裡有工人的學生都同樣地不太適合,因為他在日常生活中不太需要摺衫,故此學習此行為的功能性大減。

能夠正確判斷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行為,是成為行為顧問的首要條件。不過諷刺的是,並不是每一名顧問都具備這特質。筆者曾聽聞(這一行很細的),某中心的顧問,所設計的訓練內容並不太切合學生需要。筆者不宜過份評論別人的工作,故只舉一例: 訓練為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她的訓練內容是,學生需要先記得一分鐘前做的事,再進階為兩分鐘,5分鐘、10分鐘、20分鐘等,無限延伸。再之後的訓練是,學生需要問一個人一條個人問題,然後要於半小時後仍然記得那人的答案,例如那人昨天吃了甚麼。

訓練記憶力,是要學生可以記得發生過甚麼事情。記憶力很重要,因欠缺它的人不能透過經驗學習,且不能與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至於剛剛提及的訓練,前期的時間間距分得那麼細就算了,但筆者著實想不到有甚麼實際情況是需要問完別人問題後,半小時後仍要記著的。就連經常需要訪問人的記者也有錄音筆和筆記簿吧?要仔細想的話,也許總會有實例吧,但情況絕對不常見,那是不具功能性。聽著同行如此分享,只能說句,出來工作真是甚麼人也有,各位自求多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