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香港未來如何成為環球宜居城市?

2018-08-14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ohkf1.jpg

上星期出席團結香港基金研討會,看到智庫提出填海優化方案著實不錯。香港,正正需要更多的有心人參與城市發展。看到媒體派員遠赴新加坡,訪問了當地殿堂級規劃師劉太格,很多的訪問要點,實在值得官員和評論員細心參考。

曾經,劉太格和建屋局官員都要不時走訪香港學習,但到了今天,當新加坡新市鎮,居民可以用三百萬買到一千呎的組屋,香港卻有幾十萬人住在劏房捱貴租,最新的公屋輪候時間竟然再創新高。誠然,香港缺的不是土地,也不是專業人士,更不缺乏意見,但政府沒有新加坡的長遠規劃和視野。

香港需訂全面規劃藍圖

引用劉太格訪問所言,香港需要學習新加坡訂下整套規劃體系。政府近年只是設定短期目標,起動九龍東,發展洪水橋,卻沒有一套全面的規劃藍圖。反觀新加坡,層層遞進,定期提出概念規劃,發展藍圖,並為此諮詢公眾。香港應該學習新加坡,成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由發展局、運房局、房協和房委會的官員共同參與。香港需要一套整體方案,從造地、市區重建、房屋配置,公園、海陸空交通、鐵路、工商發展和創新科技等全面統合。香港目前的市鎮不足以應付800多萬人口的需要,創新科技和新工業也缺乏土地發展,初創企業也面對高昂租金。政府要提供足夠的空間給各類型的產業發展,吸引外國企業提資和創造就業機會,就不是單一個河套區就能解決。而且,不少新的評論員和議政團體只是追求絕對的平等和要求政府只是集中興建公屋,顯然是誤導群眾。香港需要像新加坡,政府有必要同時兼顧高質量的生活,同時也要有願景發展智慧城市和開創新的商業中心。

需及早準備數十年後土地需求

另外,除了將軍澳、東涌,香港近年沒有開發新市鎮,反之新加坡已經出現了二十多個。當中涉及的收地、拆遷、建屋和物管等,香港目前的討論都是相對缺乏,只是集中於如何找到土地發展。未來政府需要培訓大量的專業人士,以及擴大公務員團隊才能應對。香港不單止需要一份2030+,也不單靠智庫一份東大嶼山發展大綱,而是需要規劃到2047、2097年。這樣及早定出土地的需求,才能預先設想香港人口增加到1,000萬、或是連同大灣區發展的情況。

香港人確實需要想想,到底未來三十年我們要一個怎樣的家?私樓和公屋的比例又是多少?人民和大自然的關係又是怎樣?我們經濟結構分佈又需要多少個商務、創科和工業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