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青年置業的困局

2018-08-30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aa4392a14b1a12f306e76fec85cb61da.png

青年人要置業成家,在現今香港私人樓價瘋狂的情況下,成為了奢侈的夢。究竟有幾困難,可以用數字來說明一下。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顯示,目前私人住宅的售價已連續上升27個月,更是連續20個月創新高,愈升愈有。而根據2018年6月的私人住宅各類單位平均售價資料,以單位面積最少的40平方米以下類別為例,新界區的平均售價最高接近600萬元,而九龍區平均衝破600萬元,港島區的更不用說了。 

再看另一組數據,根據統計署《按性別、年齡組別、教育程度、職業組別及行業主類劃分的每月工資中位數》(2017年5月至6月),在15至44歲的年齡組別中,以35至44歲的最高,每月工資中位數達$19,700,其次是25至34歲,有$17,600;試想,以單身青年人每月入息的40%作按揭供款,以承造最長年期的30年供款,粗略估算大約可負擔的樓價約為280萬元,仍未計及利息等開支;即使二人家庭,負擔能力也不多於600萬元,即是說,不足以負擔一所位於新界區40平方米的私人住宅,若要置業,便要犧牲居住質素,購買較遠地區的「納米樓」,這是年青一代面對的置業困局。 

青年人即使勉強達到供款能力,但也要過另一關,樓宇的首期。按金管局規定,600萬元以下的物業,可透過按揭證券公司做按揭保險計劃,最高可借樓價八成,而樓價介乎400至450萬元的單位,雖然可承造90%的樓宇按揭,但貸款上限亦只得360萬,首期金價動輒過百萬元,若樓價繼續飆升,隨時也難以找到600萬元以下的住宅單位,上車更無希望。 

轉向購買居屋又是否有可能?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推出多項措施,改變居屋的定價機制,無疑令居屋單位由過去的天價變回較可負擔,但必然會吸引更多人投向居屋申請,白表人士的超額情況相信會更熾熱,意味有更多人會失望而回,更加單位供應、土地政府必須考慮。還有一點,現時的居屋及「白居二」計劃,重點傾向家庭,甚至是家有長者的家庭優先,家庭與單身人士的配額比例是9比1,相當懸殊。青年人若果要增加申請成功的機會,「先結婚後買樓」會是迫於無奈的選擇,但可能會造成不少家庭關係的磨擦。 

面對困局,政府應及時全面檢視青年住屋政策,不應再無視訴求,見步行步。筆者所屬的公屋聯會,將會牽頭成立「關注青年住屋聯席」,與10多個青年團體合作,共同探討青年住屋問題,優化政策,嘗試為青年找出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