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霆:本地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預防勝於治療?

2018-09-26
朱浩霆
Roundtable Education 成員
 
AAA

health1.jpg

人口老化對香港社會帶來的影響不止是勞動力下降、對院舍需求增加,亦會造成醫療開支上升。政府預計,本港醫療開支於2030年將會上升至1,300億元。根據2014年的數據,長者人口佔人口比例近15%,然而長者佔的醫療開支卻是一半,反映長者的醫療需求比其他年齡層大。長者的普通科門診就診次數和住院日數亦較中年和青年人為高,當中公立醫院病床以日數計的話有一半均是長者。值得留意的是,以上數據是以長者人口比例是15%去計算,政府統計處估計2036年本港長者人口將達到237萬,佔總人口三成。在對醫療需求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政府開始推廣基層醫療、公私分流,背後的理念是希望做到居家安老,醫社合一同時亦希望減輕人口老化對醫療系統造成的沉重壓力。

為推廣基層醫療,政府於2009年推出醫療劵計劃,透過提供經濟誘因鼓勵長者在私營市場尋找最切合個人需要的醫療服務。時隔十年,醫療劵已成為恆常計劃,金額亦上調至每年2000元。服務提供者包括西醫、中醫、牙醫、物理治療師等,對比公營醫療系統冗長的輪候時間及較劃一的服務,私人市場為長者提供更多個人化的選擇。而社區內的家庭診所數目亦比公立醫院多,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而言更方便其出入。

然而醫療劵只屬「小修小補」,難以從根本扭轉公私營醫療系統失衡的現象,原因有三:

第一,醫療劵使用欠監管。隨着醫療劵的使用日漸普及,亦衍生出監管的需要。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95萬名合資格長者使用過醫療劵,佔合資格總人數的78%。政府共接到72宗有關使用醫療劵的投訴,涉及懷疑詐騙、收費不清等。有商舖慫恿長者重覆購買同一類產品,亦有店舖留意到長者使用醫療劵,刻意抬高價錢。食衞局共稽查了31萬宗申領個案,部分投訴亦已轉介警方跟進。縱有稽查制度,政府亦應考慮主動執法,採取「放蛇」及突擊巡查,保障長者以免受騙。

第二,長者對醫療劵計劃認知不足。醫療劵不可單純購買物品如眼鏡、藥物等,然而長者對有關規例未必清晰令騙徒有機可乘。除了加強公眾教育,家人陪同長者使用醫療劵亦有助減低他們受騙機會。

第三,醫療劵金額不足。現時長者每年獲發放2000元醫療劵,然而長者醫療需求大,補牙、手術後復康、定期檢查等「樣樣都係錢」,大部分長者面對私家診所的收費均會卻步而轉向公立醫院。

的確,如有需要進行較大型的手術,醫療劵只是杯水車薪。但若將醫療劵定位作為社區醫療的配套,着重預防護理,長遠而言可以為公營醫療系統減輕壓力。2016年只有11%的醫療劵被用作身體檢查、健康評估等預防護理。長者患上糖尿病、心臟病等長期疾病的機率比其他年齡層高,住院時間較長,對公立醫院造成沉重負擔。如能在社區及早識別到這些疾病的先兆,一方面透過治療減慢發病時間,另一方面利用適當護理紓緩身體上的不適,則可減低醫療成本,同時提高長者的生活質素。

醫療需求只是人口老化帶來眾多挑戰的其中一個,但卻是重要的一環。畢竟健康疾病影響到長者的生活質素、心理健康甚至社交關係,醫療劵雖未能為醫療系統帶來重大改革,但不失為一個折衷良方。如能加大力度進行監管及推廣,相信能造福更多長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的第二層醫療(secondary care)或以上的醫療服務以專科服務為主。

    周尚明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