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香港教育與內地教育同屬國家教育

2018-10-04
鄧飛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AAA

flag1.jpg

九月十日教師節,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全體政治局常委都有參加,充份體現了中央對國家教育事業這種根本大計的高度重視。會議不僅對國家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高屋建瓴的總結和定調,同時也詳細地提到了香港特區的教育,習近平提出要提升兩地青少年國情交流質素,增強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這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教育在國家宏觀層面上的意義,同時對於加強內地和香港教育交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和推動作用。

當人們提到香港未來發展如何融入國家整體發展佈局和大勢之時,往往強調香港要起到「國家所需﹑特區所長」的作用。在教育領域,筆者認為在國家和特區之間的「所需所長」關係上,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策略選擇和發揮空間。談到教育,歸根到底就是習總所言的「立德樹人」 ------ 也就是品德教育和知識教育(體育﹑美育和群育等廣義上也可以歸入德智兩育)。儘管在一國兩制之下,內地和香港的德育內涵可能不盡相同,智育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恰恰是因為不盡相同,也有了彼此借鑒學習﹑取長補短的空間。同時,一國兩制是尊重兩制差異,但前提是維護一國基礎,這就為兩地教育的交流參照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

首先在德育方面,兩地再怎麼不同,也不會改變我們同屬一個國家,故此培養學生愛護自己的國家與民族,應該是內地和香港品德教育的共同核心價值。區別只在於,內地擁有遠比香港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同時具有很強的愛國教育之政策目標和教師自覺意識。另外,內地的愛國教育比較全面涵蓋,既涵蓋古代中國,也包括現代中國,同時中西歷史都是必修的內容,而不像香港那樣幾乎只集中在古代中國。而香港雖然因為歷史原因而相對缺乏推動愛國教育的自覺意識,但在教學方法上較為設計靈活,課內課外不同形式皆開放嘗試。因此,如果借助內地豐富龐大的文化教育資源,以及以更為全面的歷史教學為本的愛國德育,配合香港靈活生動的教學設計,完全可以為香港和整個中國的以愛護國家民族為核心的品德教育,開創出更為豐富的德育內容和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

在智育方面,兩地課程和教學法可以不同,但彼此都是為了把學生培養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同時發掘青少年個人潛能和裝備自身,從而有足夠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這個共同的教育目標為兩地展開廣泛的課程﹑考評﹑教學﹑課外活動﹑生涯規劃乃至合作辦學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傳統學科的教育之外,內地教育在推動智能教育﹑STEM教育方面,迅速走上了課程化﹑正規化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香港教育顯然要落後多了。故此,如果香港教育能夠自覺地借鑒內地這方面教育的先進經驗,對於改善和優化特區這方面的教育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另外,內地在英語教育方面近年突飛猛進,以外較少關注的聆聽和說話教學,亦漸次引入課程之中。這方面香港則有悠久的教學實踐歷史,完全可以為內地提供豐富的經驗。

因此,在教育領域裡,香港既要發揮「國家所需﹑特區所長」的作用,但同時內地一樣可以起到「特區所需﹑內地所長」的作用,以彼此的優勢進行互補。如果在不久的將來,香港教育主管人員能夠參與到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去,一如特首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領導小組一樣,逐漸把特區教育納入到整體國家教育發展框架之內,把一切與內地和特區教育互補優勢相關的政策制訂﹑行政協調等具體工作,以國家最高層次來加以統籌落實,共同為整個中國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累積發揮起巨大的協同效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其實過往有嘗試透過不同的教育規劃,在中學至大專階段推展職專教育。奈何規劃期望與現實操作出現落差,導致職專教育至今亦未得到普遍認可
    政府必須要有決心作大膽的中學教育改革,讓職業教育可得到公平對待,令學生和教師願意承認它的正統性。筆者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可回應相關訴求,助青年擴闊自己出路。

    陳麗紅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