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私樓供應穩定 決定香港中產命運

2018-10-30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PRO1.jpg

隨著土地大辯論初步討論結束,加上林鄭月娥力推明日大嶼,近期少了評論討論公私營比例,以及私樓供應。政團和意見領袖大多站在反對方,一面倒否定了政府填海和發展商興建私樓的作用,其實有點以偏概全。筆者經常與業界人士、學者和專業人士交流,反而大多數的意見是,香港不少人因為買了私樓、夾屋,甚至是居屋和公屋而富起來,大家都感激香港給了這個機會他們。

不論是投地、補地價還是與市建局合力興建,各大發展商,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中小型發展商,過去幾十年都為香港帶來無數私樓供應。而過去幾年發展商也積極跟政府商討發展新界。有評論指發展商囤地,更多的原因看似是政府怕了輿論,以及人手不足而不能夠快速批出土地,增加私樓供應。發展商恆基、新地和長實等今年推出的單位,滿足了不少用家的需求。舉例說,恆基連番在大角咀、馬鞍山和北角賣樓,新地也持續地供應元朗和南昌的單位。近期隨著土地大辯論,有少數意見持續針對私樓供應,認為發展商賺錢不合理,這種論調似乎忽略了土地收入的稅收作為政府收入來源,私樓供應為中產市民提供的住屋和資產功能等因素。而為了配合政府長遠房屋策略,過去幾年發展商都全力興建私樓單位,貨如輪轉推出市場。政府倒是時候想想,怎樣規管納米樓,讓業主和租客享受更優質的環境。

私樓帶動投資、租務及資金流動

對比新加坡和倫敦的黃金地段,香港的私樓可謂一點也不貴。樓價穩定,不但為中產提供一個安心,資產保值及升值更帶動到投資、租務及多些資金流動,促進消費和其他經濟活動。回頭看看因為政府辣招,二手市場進入冰河時期,多少經紀沒有生意,面臨裁員等,一些左翼批評人士,有沒有什麼建議給經紀轉行呢?

香港歷年來成功的因素有賴私人市場高速發展,低稅率有部分因為政府近年土地收入高企,這兩個因素間接看出私人市場及樓市的重要性。一個健康的樓市,以及良好的城市發展,不是只有公屋,而是需要政府和發展商聯手提供足夠的公營及私營房屋。未來幾年,理想的環境是同步提升私樓和公營房屋的供應量,讓市民安居樂業。

最近幾家投資銀行預測明年樓價走勢,瑞銀認為會跌15%,摩根大通則認為會跌近四成,試問如此情況發生時,香港人,特別是中產那一群,損失了帳面值,難道就會解決房屋問題嗎?終極解決房屋問題,還是需要政府提供足夠用地興建公屋,也要撥出一定比例來興建私樓,這樣香港人才能夠安居樂業。倒是私樓買家要注意未來樓市走勢,注意信貸評級和不要過度借貸入市,量力而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