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偉:討論「明日大嶼」不應意氣用事

2018-10-31
承言
時事評論員
 
AAA

DA1.jpg

自從《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的計劃之後,社會引起廣泛討論。然而,「明日大嶼」的計劃可謂「生不逢時」,撞正九龍西補選,自然躲不過成為政治議題的命運,而在目前坊間的討論當中,無論是支持者也好,還是反對者也罷,討論多停留在喊口號。

傳媒前輩劉進圖先生就是反對「明日大嶼」的其中一人,近日他在明報的專欄批評「明日大嶼」計劃,更批評胡應湘等倡導填海的人士。劉進圖先生的想法是讓願意到大灣區居住的香港人遷移居所,如此一來馬上就能夠為香港騰出居所,還說,「本土青年當然不會去,但建制派的支持者可能願意。建制派政黨如果擔心流失選票,可以在投票日安排大巴接他們回來投票。」

外遷大灣區的想法不切實際

「明日大嶼」提出建議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設想大膽,開支巨大,且涉及到環保問題,因此引起社會熱議,甚至是爭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是,對於這個可能改變香港社會的計劃,如果還只是停留在政治鬥爭式的相互抨擊,根本無助於社會達成某種共識。

讓港人外遷大灣區,騰出房屋的想法就是過於天真。假設有人願意到大灣區居住,同時在香港有物業,這些人會願意放棄香港的物業嗎?這何來騰出房屋;其次,香港的土地問題核心在於沒有土地供應,然而外遷人口根本無法增加土地的供應,只是希望減少人口而已。所以,劉進圖先生的觀點實在不值得一辯,但他卻代表了目前討論「明日大嶼」計劃之時,許多人意氣用事的討論問題。

其他方案未能讓政府取得主導

或許「明日大嶼」有非常大的爭議,但相信「住宅土地供應短缺」這一點在香港是社會的共識。因此,現在社會應該討論的是,為何我們需要用「明日大嶼」計劃來增加土地供應,而如果不用的話,我們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增加土地供應,這樣的討論才有助於社會的發展。

誠然,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有很多,重建舊區、開拓郊野、棕地開發、發展農地,只不過,這些增加土地的計劃都並非政府可以真正的主導,筆者認為,「明日大嶼」計劃用填海來增加土地,勢必會讓環保主義者們反對,只不過,在社會急切希望改變土地問題的共識之下,惟有大規模的增加土地,且是港府具有主導權的新增土地,港府才能夠扭轉土地供應的主導權。而這或許是港府背後的邏輯,也或許是地產霸權極力反對的原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期我們看到香港的立法會議員由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帶領,參觀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建設,前景一片美好,對國家的未來充滿着信心。作為小市民的我們,也想趁着這幾年國家建設的春風,買樓投資大灣區內地城市,好讓自己的生活增加多重保障,同時相信政府的政策,會為市民帶來幸福美好日子。然而,有些不循正規途徑的投機商人,利用政府的政策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刻意走灰色地帶,行偷呃拐騙之實。

    廖書蘭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