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香港能種出自己美味的水果嗎?

2018-11-01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FRUIT1.jpg

十月、十一月適逢旅遊淡季,到日本的機票到特別平。一些從事會計和核數的朋友累積了年假,到趕緊在年底前用掉,快手拿幾天到京都、大阪和東京走走。有些人特別愛喝日本威士忌、有的就愛吃和牛,我倒是特別喜歡喝日本的橙汁。和歌山的蜜柑、愛媛的晚柑,香甜淡然,糖度不高不低,喝進口就如同在日本吃生果一樣。價錢是相對有點貴,但產品歷年都保持水準,品質甚有保障。最近不少網上商店也有賣日本水果,偶爾也會訂一些美味的柑回家跟家人分享。電子商貿和廉航無疑促進了貿易的往來,大家都能多享受美好一點的生活。

可是,我又不禁會想,為什麼日本的愛媛縣、和歌山,能夠吸引到人老遠跑去看看風景,品嘗當地的水果,又一箱箱橙汁搬回來?主因是日本人認真研發水果,經過歷年多番嘗試和失敗,才創作出優良的品種。而日本人也很珍惜他們的成果,而且用心宣傳和保持每年的製作和收成。

港農業政策被忽略

香港近年大談土地發展,很熱衷於討論房屋供應,但似乎完全忽略了香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我不時周末到市集走走,其實本地有不少有機田園,農夫都小量生產蔬菜、水果等,價錢相對高,但非常可口。這城市農業佔的本地生產總值極低,致使大家只記得漁農界的代表是建制派,可以選特首,但不記得他做過什麼和推動過什麼農業政策。

香港人進口日本水果和蔬菜的量非常可觀,人家可以制作出多元化的橙、柑、柚,試想想如果香港也能種植出美味的水果,然後憑著本地宣傳和內銷,然後賣到鄰近地區,同樣也會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和促進就業。香港服務業發展到頂級的水平,但未來是否可以善用土地資源,也讓一些年輕人和退休人士投身到農業呢?而且現代農業不是開玩笑的,要有好的研發,管理及高科技灌溉。

應多提供創業基金

漁農署一直的工作都被低估,其實可以參考內地和日本的農業部,規劃本地的農業發展,提供多點資源和創業基金,以及每年劃出一些新界農地給有心發展事業的人去租和買。現時香港有二千多個農場,工作的相關人口不足五千人。香港可走向高增值農業,慢慢擴大農作物生產和品質,不但提升本地農產供應,也能輸出外地。有興趣的市民也不妨下載新界菜直送的應用程式,支持本地農友。期望在下次各個農墟能見到大家的身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