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殺片場。影評】李美:反傳統喪屍片 驚+喜愈睇愈+++

2018-11-02
 
AAA

 Still007_1537182087.jpg

《屍殺片場》有多驚喜,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深表認同;重要的是,隨著電影劇情推進,驚喜元素且愈來愈多、愈來愈強勁......毫無疑問,這是一齣極具創意的反傳統喪屍片。
 

相關文章:
李美:社交網絡 x 懸疑劇情「示範作」
 Still002_1537182092.jpg

電影以兩大元素招徠,一是長達37分鐘的長鏡頭,其次是僅約20萬港元的低成本。前者解釋了本片日文原稱《カメラをとめるな!》內地將此直譯為《攝影機不要停!》而台灣則譯作《一屍到底》,英文也稱之《One Cut of The Dead》,皆旨在凸顯相關的長鏡頭運用。可是,筆者必須強調,《屍殺片場》賣點絕對不限於此,特別之處更是一隻手都數不盡!
 Still001_1537182093.jpg

不得不作溫馨提示,觀眾入場欣賞本片,必須耐心坐到最後方成。此語其實帶有雙重意義:其中之一,乃初看時或會感到「中伏」,但請不要擔心,因為如前所述,本片驚喜堪稱是一浪接一浪,觀眾誠宜保持耐性;至於另外一點,咳咳,一如以往,於此不含劇透的部分,筆者就不多談了。

Still003_1537182091.jpg

 走筆至此,今篇影評的「不含劇透」部分也差不多到尾聲......的確,這個部分的篇幅較平時短,因為更詳盡、更仔細的內容,均須留待下面「完全劇透」部分來交代--筆者還有許多東西要談!

 Still010_1537182084.jpg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步出戲院,相信觀眾們不單會會心微笑,更會驚訝於《屍殺片場》的「蛇頭虎尾」,心裡說一句:「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屍殺片場》的劇本鋪排,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先是呈現「結果」,而後倒敘「原因」,最後才重返「過程」。

在第一部分,大家所看到的,乃一齣堪稱「粗製濫造」的喪屍片。筆者一路觀看,一路滿腦問號:為何電影如斯之怪?這包括:不單對白突兀,各人演技也甚幼嫩,劇情既是充滿甩漏,拍攝技巧也很低劣,包括特寫畫面太長太多,而且就連收音都有點「空曠感」,更莫說喪屍們可謂毫不恐怖,彷彿主題樂園的萬聖節喪屍還要逼真嚇人......於此「首37分鐘」,坦白說真箇有點想「早點離場」,覺得自己「中伏」了,以至質疑電影幕前幕後人員的功力--今時今日,此等質素的喪屍片居然能擺上大銀幕?及至踏入第二部分,縱使解開了「戲中戲」的「假喪屍」疑團,惟依然未改「中伏」之感,尤其相關中段節奏更加之慢,而這種倒敘手法亦無甚麼特別可言。當時心裡便嘀咕:反正就是講拍攝電影不容易了。

不過,電影最終結果如何,相信看畢本片的觀眾都知之甚詳。想要強調的是,正正有了前段的「粗製濫造」,才能夠營造後面的強大反差,令「拍攝電影不容易」的命題倍加深刻。為何第一部分的情節陷入粗製濫造之窘?編導本身也身不由己!第三部分所談的,正是片場往往充滿異數,以致不得不「將錯就錯」,繼而爭取「錯有錯著」。

本來,在第一部分帶給觀眾的奇怪感以至負面感覺,去到第三部分卻來個「逆轉全壘打」,之前所有問號既是一掃而空,喜劇感以至正面感覺均大幅昇華,使人眼前一亮及另眼相看。所謂愈往後看、愈見驚喜,正確說法實為本來未必太驚,最後則是喜多於驚,整體來講更是驚喜滿分。當電影逐一揭秘拆解成品之「怪」,戲院內的笑聲也不停此起彼落;到最後,看到片中人物眾志成城地「人疊人」拍完收官一幕,更不難產生一種「這齣嘔心瀝血的作品,卒之成為真正心血結晶」的共鳴--漫畫常常強調的三大元素,即友情、努力、勝利,俱在這終極一幕展現無遺。最後的最後,儘管直播出街的成品確嫌「粗製濫造」,不過這已不重要了,因為「原因」和「結果」都是其次,「過程」裡的一切風光--包括怎樣排除萬難--才最令人刻骨銘心!

文首提到,本片有兩大賣點,即是長鏡頭和低成本;沒料到,此兩個元素更是上述「粗製濫造」設定的重大前提!一方面,倘不採用長鏡頭及直播模式,亦即「攝影機不要停!」,那麼遇到突發狀況時,豈不可以悉數NG重拍?另方面,低成本也意味道具、器材等的不足,以及難以加入CG電腦特技等。可見,電影非常巧妙地利用上述「賣點」--以及「制約」,既將「粗製濫造」變得合理化,同時也順理成章地把「拍攝艱難」的命題放到最大。如果作為B級片的粉絲,一定對此相當有共鳴;如果作為電影工作者,所獲共鳴感就必然更大。

其實,本片還有第四個部分,即是在正戲大談「拍賣艱難」的幕後(Making-of & Behind-the-Scenes)辛酸之餘,在片尾還加插了正戲本身的幕後花絮,仿如一種「Making-of的Making-of」和「Behind the Behind-the-Scenes」一般,進一步強化並餵飽觀眾「電影拍攝是如斯艱辛」的獵奇心態。某程度言,電影史上的「戲中戲」電影固然不少,但本片的「戲中戲,大揭秘」玩法則明顯有別於人。

識得玩已經難得,玩得好就更難得。上面已談到,本片的劇本鋪排既有心又細心,「蛇頭虎尾」的反差效果極強。而且,本片角色定位不單十分鮮明,易讓觀眾留下印象,各演員們「為怪而怪」的演出也非常到位;畢竟,要有高水平演技固然很難,但假裝低水平演技實也毫不容易。由男女主角到系列配角,均很好完成了「戲中戲」的「演得遜、演得怪」任務。特別是男主角向女主角進逼、女主角向他握斧對抗的兩幕,秋山柚稀就成功演出兩個層次來,其中第一幕的「演出」就的確很「遜」!(這是讚美喔!)

要數本片缺點,則著實嫌第一部分太過「粗製濫造」,雖然事後明白這是故意為之,但在觀看之時卻始終難捱。另外,就是「先回應(第一部分談「結果」)--後伏筆(第二部分談「原因」)--再回應(第三部分再演繹「結果」)」的安排,多多少少會預先泄露「將錯就錯」的劇情;例如,攝影師有腰痛毛病,便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為何攝影機會被放低而後再拾起,又如光頭收音師容易肚瀉,亦不難被觀眾看穿他為何在第一部分硬要往外面走......當然,好些「粗製濫造」的背後還是「預料不到」,但若劇本安排更具心思,包括能鋪排更多更高質素的意想不到創意,相信《屍殺片場》的成績必然更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