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珍惜時間,啟動「新聞減肥計劃」

2018-11-06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news1.jpg

我知道在本網發表這一個觀點,就宛如在扒房向朋友高調宣揚吃肉不利健康的訊息,是頗為不尊重主人家的行為。但看了這幾天的新聞,我實在忍不住想說幾句。

事緣於上周金庸離世,本港大部分媒體均以大篇幅報道,緬懷這位一代英才,當中包括大公報(8版)、蘋果日報(7版)、明報(4版)、星島日報(4版)、商報(3版)、文匯報(2版)、成報(2版)、南華早報(1版)、頭條日報(1版)、AM730(1版)和晴報(1版)。兩份財經報紙信報和經濟日報雖然沒有以頭版頭條處理,但也用了大篇幅報道,分別有3版和1版。

各大傳媒報道大同小異

金庸作為一代武俠小說泰斗,傳媒重點報道其逝世無可厚非。但不客氣地說一句,各媒體尤其是網媒報道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而一眾電視台尤為嚴重,在那幾天不斷重覆播放金庸的生平和成就,幾乎是千篇一律。讀者若要看畢所有媒體的報道,恐怕要浪費大半天時間。

別誤會,我不是說金庸先生逝世不值得關注,而是想引伸出一個問題:當我們天天被海量的類似資訊包圍著,就會很容易患上「資訊疲勞綜合症」。人的腦海一旦接觸過多新聞的資訊,將會處於擾人的狀態。為了消化新聞,我們往往會耗費掉休息的時間,筋疲力竭,對生活帶來極大破壞。

大學新聞系老師經常跟我們說,新聞是傳遞資訊的主要媒介。事實上,新聞的價值亦僅限於如此。大多數新聞都是瑣碎的小事,對個人生活沒有任何影響。(重要的話說多一次,我對金庸並無不敬之意)閱讀太多的新聞,會讓你分心,讓你放棄利用那些本屬於你自己的閒置時間。

更甚地是,當前大多數媒體所報道出來的新聞深度普遍不足,看多了,對人的思維提升亦沒有太大的幫助。

長時間看新聞反而「有害」

根據科學研究,人的大腦對故事、圖片會有較強烈的反應,對於抽象、複雜、需要解釋的資訊則反應不大。很多媒體於是利用這一點,通過淺白、吸引人的故事、顯眼的圖片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久而久之,那些複雜、抽象但又有意義的內容就會自動地被隱去,儘管這些內容對提升我們思維的能力大有幫助。而這亦陷入了一些學者所說的問題:新聞對於我們的精神的影響,就像糖對於身體的影響一樣:新聞是可口的,容易消化的—但長期下來卻是有害的。換言之,果斷放棄新聞給人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我不是建議大家將自己與世界隔離,而是說,若工作與新聞沒有密切的關係,實在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看新聞。在互聯網資訊泛濫的時代,啟動「新聞減肥計劃」,每天限定自己閱讀新聞最多半小時,不失為一個較好的做法。在最開始的幾個星期這麼做是不容易的,總害怕會錯過些什麼。但在一段時間之後,我保證你會有了一種新的生活感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日佔時期是香港報業發展最黑暗的時期。《華僑日報》雖被日軍脅迫下繼續出刊,卻恪守民族情操,善用漢字的奧妙,撲朔迷離的編輯方法張弛有度地譏諷日本,在艱苦歲月中砥礪民心。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