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趕走富戶加快公屋流轉

2018-11-19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house1.jpg

橙新聞資料圖

公屋輪候時間再創新高!截至9月底,27萬宗申請,輪候人數跌,但輪候時間卻不跌反升,達到5.5年。原因是由於這一兩年,政府的公屋落成量都達不到建屋目標,交唔到數,人龍肯定越排越長。

特首林鄭月娥再以公屋輪候時間為例子,提出填海是不可避免。但香港社會基於種種原因(我其他文章有說),反對填海的人又的確不少。如果不積極拓地,如何安置這些排公屋的人?還有一種方法是趕富戶走。

要注意,5.5年只是現在首次「上樓」的一般家庭的平均時間,不代表你現在去開始排公屋,5.5年後可以「上樓」。按照現在的勢頭,5年後這個數字隨時已經變為六七年或十年八載,因此情況是十分嚴峻。

這個數字之所以愈來愈大,除了拓地不足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公屋流動不足。舉個數字給大家參考,1997年12月起,香港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在8年時間內,房委會一共推出39個屋邨約183,700個出租公屋單位供住戶購買,平均認購率達74%,個別屋邨如沙田大圍顯徑邨更高達86%。換言之,有13.5萬多個單位被政府以「半賣半送」價錢出售了。筆者接觸過不少這些住在公屋的業主,富戶比例相當高,有移民外國的空置公屋的,有子女一早出身住千呎豪宅的。由於公屋已經買了,所以這些家庭亦無需掩飾他們的財富。好保守計算這13.5萬個單位有三分一是富戶,都已經可以騰出四五萬個單位,公屋人龍可以大為縮減。

27萬宗申請看似好多,但要注意,當中只有約15萬宗一般公屋申請,而非長者一人申請個案約11.75萬。這些非長者一人申請其實好多是「虛」的,只是掛名排隊。何出此言?因為這些人行計分制,要上樓起碼要十幾二十年。過去幾年,不少人一到18歲,讀大學就申請公屋,但要真正「上樓」好難。一個年輕人要出來社會工作,累計十多年經驗後,每月入息仍然低於11540港元(房委會的一人家庭每月最高入息限額),其實難如登天。人生有幾多個20年?要這些人放棄20年的上流機會,真是罪孽深重!

要加快公屋流轉,最簡單的辦法是收緊富戶政策,現行的富戶政策其實很寬鬆,以三人家庭為例,要每月入息大於111950港元,又或資產超過224萬港元,才會被認定為富戶要遷出公屋。本港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為2.76萬元,11.2萬元,已經是入息中位數的4倍。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月入超過10萬的家庭,已經屬於全港月入最高的6.4%家庭,這樣的家庭,還能住在公屋?這公義嗎?因此,其實富戶政策大有進一步收緊的空間。

但執行上很難收緊,因為公屋是大票倉,太多政客需要巴結這些人。因此哪怕是這樣的富戶政策,都有好多人站出來要求政府暫緩執行,暫緩到天荒地老。也有聲音要求政府重啟租置計劃,等於是給富戶一個逃生出口,繼續以「半賣半送」價錢輸送利益給他們。說到底,香港最慘的人,都是被既得利益剝削蠶食,政府是沒能力企硬跟既得利益講數。

如此說來,當年的租置計劃,豈不是阻礙公屋流轉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年的特首董生錯了?又不能只看一面,要知道,當年董生還提出八萬五計劃,八萬五和租置其實相輔相成,董生的想法是讓大家都成為業主。如果八萬五順利執行,那麼租置計劃當然沒問題,甚至應該全面推行。可惜八萬五出師未捷身先死,租置卻賣掉了十多萬單位。如此一來,可分配資源自然少了一截。

利申:本人並非公屋住戶,因此可講句公道話。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