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歷山:聚焦民生及政治中間路線

2018-11-28
吳歷山
香江智匯主席
 
AAA

CHAN1.jpg

香港電台資料圖片

這兩天,在台灣與香港的兩場選舉,掀起了華人社會的民情巨浪。

一場是11月24日在台灣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其影響巨大而深遠,對藍綠兩營的政治生態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馬英九終於走出「艱難的一小步」,宣布以「新三不」(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取代其在位時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

與台灣「韓流」異曲同工

不少評論認為,蔡英文2020年會否尋求連任,也與本次選舉有直接的關聯,在在顯示本次選舉的重大意義和影響。無論這次選舉結果如何,「九合一」效應在不斷發酵,左右着台灣的前途和命運。

造成「九合一」選舉有如此奇蹟般效應的關鍵原因是,一股「韓流」席捲台灣:事前不被看好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空降台灣深綠大本營高雄市,其高舉中間路線和親民形象,不談統獨只談農產品銷大陸、不詆毁對手只談民生和理念,令其支持度一枝獨秀,戲劇性爆升,成為全台灣政治新偶像,並帶動其他多個市、縣國民黨候選人選請逆轉,節節攀升……對民進黨造成沉重的打擊,為國民黨起死回生帶來希望。

香港立法會補選於11月25日在九龍西舉行,儘管規模不及台灣,但由於這場選舉是單議席單票制,是政治生態的雨晴表;更重要的是,該議席將是立法會分組點票的關鍵一票,因此無論建制派或反對派都傾巢而出,全力以赴。

選情分析指出,勝負只在陳凱欣與李卓人之間,馮檢基的得票雖一定程度分薄李卓人而受人關注,但他與其他兩位候選人曾麗文、伍廸希當選的機會近乎零。

由於陳凱欣與李卓人均是「空降」的關係,影響選票因素較為複雜,因此對勝負的預測言人人殊,一場惡鬥在所難免。

以2016年立法會選舉為例,反對派在九龍西共獲16萬票,建制派共獲10萬餘票,比例接近6:4,但大半年前立法會的補選時鄭泳舜以10.7萬票贏了姚松炎的10.5萬票,似乎打破了「六四定律」。

為了保住反對派的基本盤,這次反對派決定派出李卓人披甲上陣;然而其本身的「缺陷」令其失票不少,其中「出師無名」繞過初選藉「內部欽點」參選,激嬲多年在地區打拚的民協老將馮檢基出來將分薄票源。李卓人自稱「沙場老將」仍擁有一群「鐵粉」,但氣勢和戰鬥力不復當年也是事實。

中庸之道乃港民主出路

陳凱欣作為政壇新丁,知名度遠不及李卓人,但勝在沒有任何把柄和政治包袱。更難得的是,她雖受建制派的支持,但始終堅持無黨無派的中間政治立場。對一些針鋒相對的政治爭拗採取「無共識,政治可放一邊慢慢傾」的超然姿態,但同時間卻積極面對民生問題,主張「民生為先」,「為基層解困、為中產解壓、為青年實現夢想、為長者重拾尊嚴」,在眼下一片百業待興、民生困頓、吵吵鬧鬧的香港,這如同一股清流,與台灣的「韓流」有着異曲同工之效。

台北4年前的柯文哲和高雄今日的韓國瑜,一反傳統的政治套路,跳出政治泥漿摔角,聚焦民生,為沉悶的政壇帶來曙光和希望。

筆者一貫認為,中庸之道是香港民主的出路!沉默的大多數是選舉成敗的關鍵。聚焦民生及政治中間路線,將為香港帶來亮麗的一片新天。

 

文章原刊於《信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有政界中人因此分析,北京對這次香港立法會補選可能會採取折衷的方法,即允許多於四人參選,但四個議席之中有數個名額會是內定,其餘議席則由其他參選人公平角逐,候選人必須靠個人實力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戴慶成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