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美國要如何攔截高超音速飛行器?

2018-12-17
宋忠平
評論員
 
AAA

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近日表示,美國將在未來7、8年內,也就是2020年代中期擁有防禦超音速武器的能力。此前,五角大樓官員曾說,美國目前還沒有十分的把握防禦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在被問及「國防部距離具備防禦超音速武器的能力還需要多久」時,美國防部副部長邁克爾·格里芬回答說:「是幾年,不是幾個月,但也不是幾十年。」格里芬還明確表示,美國將在2020年代中期具備該能力。另一國防部副部長沙納漢也證實,格里芬的預測是正確的,並表示國防部正在計劃制定一項與防禦超音速武器相關的研發項目,並為此商議項目完成日期,以便讓承包商安排研發工作。

中美俄三國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開發和部署上正在緊鑼密鼓競賽中,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部署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打破了既有的平衡體系,讓中俄兩國深感憂慮,不得不考慮開發先進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來打破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圍堵。

army1.jpg

按照目前的形勢分析,中俄兩國已經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提前試驗性部署,讓美國深感該領域技術被超越,因此更加擔心自己的軍事霸權不存在,研製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防禦系統也就迫在眉睫了。

美國國防部官員給出的部署此類系統的時間在2025年前後,這個時間相對來說靠譜。因為按照美國的計劃,自己將在2020年部署本國的高超音速武器,這個時間點要晚於中俄兩國,要想攔截此類武器的前提就是自己要有實戰部署的此類武器。那麼美國會採用什麼思路來對抗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呢?

首先是,要想跑先得學會走路。美國如今在攔截彈道導彈領域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現在就談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有些為時尚早。因此,美軍現在的重點依舊是在導彈防禦體系的建設上。比如,近期不斷試驗的新型「標準-3型」攔截導彈,但也僅僅是針對朝鮮版的遠程導彈實施攔截有較大的把握,對於中俄導彈依舊是無可奈何。因此,強化「標準-3型」系列的中段攔截體系建設是美軍重中之重的技術考量。當該型號攔截彈研製成功並在此技術基礎上實施改進來攔截高超音速飛行器就是可行的技術路線,路要一步一步走。

army2.jpg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美軍的新型「薩德」系統,也就是「薩德II」型高空末端導彈攔截體系。「薩德II」導彈系統號稱作戰半徑800公里,可對高超音速武器實施攔截,這樣一來就可以和「標準-3型」導彈實施高低搭配攔截。

還有一款導彈就是「標準-6型」導彈,這款導彈能對助推段的導彈實施攔截,畢竟中俄高超音速武器中就包括利用彈道導彈助推的滑翔戰鬥部武器系統,如果能對上升階段的彈道導彈飛行階段實施攔截則會事半功倍。但現實中會很難,因為「標準-6型」導彈的射程只有區區600公里,無法對縱深目標實施攔截。

再就是利用戰術手段打擊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比如要深入了解中俄兩國高超音速武器的部署現狀以及陣地情況、機動能力等,一旦對此完全掌控,就可以利用己方的高超音速武器先發制人在地面摧毀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陣地,這也是美軍為何急於了解中俄高超音速武器的原因所在。

army32.jpg

同時,可以利用制度約束機制來限制中俄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美國之所以要在《中導條約》上做文章,其中一個重要的借口就是中國不遵守該條約讓其適用性降低,但其核心就是要限制中俄兩國在高超音速武器上領先,把這一部內容加入新版的條約或就是美國的政治考量,我做的慢沒關係,簽個條約讓你先停下來等等我,這就是美國慣用的伎倆。

對付高超音速武器的最佳選擇就是定向能武器,因此,最核心就是要儘快研製部署可移動的定向能武器系統來對抗高超音速武器。畢竟戰略級別的定向能武器功率大,殺傷效果好,但由於體積大,反應遲鈍,不靈活,要想對付靈活多變的高超音速武器就顯得有些困難。因此,如何實現定向能武器的小型化和大功率化,也是美軍此類武器研製的核心目標,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製成功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藍軍,在軍事訓練演習中負責扮演假想敵。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對抗,而是要深入透徹分析研究假想敵的戰術戰法、武器裝備,對未來戰場上可能的對抗角斗進行推演,才能達到實戰化的作用。因此,藍軍被譽為軍隊戰鬥力的「試金石」「磨刀石」。

    甘若水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