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財政預算案應該多增加中產免稅額

2019-01-09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bud1.jpg

近日政府宣布把老人綜援的申請資格,上調到65歲,引起一片討論。而近日假期下醫療系統超出負荷,也成為媒體和市民關注的熱點。兩件事件都間接反映了政府龐大的福利和醫療開支,未來只會面對更大的上升壓力。隨著老人的人口增長,每年花在醫院,福利的人力資源和金額都超乎想像。左翼份子會認為,政府負擔有關開支天經地義,但其實有沒有想過,有關開支可以由市民自己負擔,但是大前提是,讓中產口袋裡多點錢,這樣才會有辦法儲錢、投資以及供養父母。

舉例說,成年人購買一份危疾保單,每個月可能就用去五千到一萬元,但是卻保障了日後患上心臟病,癌症等的風險,有保單的人士,也可以選擇使用私人醫療系統的服務。另外,一直推行不了的自願醫保,本來是好的政策。一個成年人假如有買醫療保險,隨時隨地到私人醫院看病,檢查,費用都有保單保障。這樣變相分擔了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而且,只要有好的儲蓄習慣,及早投資和理財得當,實在不用擔心年老後要依賴政府的生果金。

因此,下月公布的預算案,不論盈餘有多少,應該多著眼於如何惠及中產,未雨綢繆。派糖以往只是放眼基層,卻忽略了中產對社會的貢獻和承擔。市民一直以來對於派錢有期待,正是因為他們對於政府運用公帑沒有很大的信心。如果按著保險金額,扣減個人、父母和家庭的醫療、危疾保額,隨時一名中產會獲得超過二十萬元的免稅額,最終受惠的卻不止他們自身,而是整體社會。

右翼不一定就是反對福利,反之,鼓勵多勞多得的同時,理念上相信中產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收入增加之餘,也是有效地善用社會資源。當不同政黨都對預算案抱有相當大期望,筆者倒認為除了要爭取基層選票外,建制和泛民政黨不妨多向政府提議一些有利於社會長遠發展,而有益於市民的方案。

另外一點,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多一點支持,以應對經濟回調的壓力。中小企業在香港聘請了不少人士,這些老闆們值得政府給予力度扶持,走出今年難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