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彩虹屋邨變潮聖地 拎過咩獎咁犀利?

2019-01-24
 
AAA

eda70a0f-7a87-4e72-be5e-5b6832bf95ce.jpg

彩虹的前身是九龍十三鄉之一的沙地園,是一大片青蔥農地,背向獅子山和飛鵝山,面向啟德機場和維港。

1958年,港英政府批出該地興建大型屋邨,是當年區內較有規劃的單一屋邨工程,並在1962年落成。沙地園原本是一片平地,每當下雨後,海面折射陽光,便會浮現出又大又圓的彩虹,因此屋邨設計師在刻意把彩虹邨樓宇設計成不同顏色,並命名為「彩虹邨」。隨著港鐵開通,毗鄰的被命名為「彩虹站」,一帶地區便稱為「彩虹」。

shutterstock_1086541115.jpg

設計實用又美觀 低成本高水平

彩虹邨近年成為了打卡潮聖地,但在建邨之初,名氣已響噹噹。

在設計彩虹邨時,設計師融入巴浩斯(Bauhaus)風格元素,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以設計酒店的方法興建,打破了低成本房屋的設計傳統,而建築成本只需約每人港幣$860,成為了同類方案中最便宜的選擇。

彩虹邨以十棟高低不同的L及T型大廈組合而成,體量簡潔方正,充分表達現代建築主義後期中,以實用但多變為主的概念。出色而人性化的設計,令彩虹邨於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的銀牌獎。

0C8AD7B0-0447-4690-BD43-A7E8CB71C22F.jpg
(圖片來源:香港建築師學會)

屋邨大變身 成打卡聖地

彩虹邨每幢大廈的外牆分別塗上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彩虹七色,形成一道七彩繽紛的彩虹。內街的七條街道名字,亦以彩虹七色為開首,分別是:紅梅路、橙花路、黃菊路、綠柳路、青楊路、藍鍾路、紫葳路。

shutterstock_1193485372.jpg

彩虹邨早期亦成為不少外國官員來港探訪的其中一站,包括前美國副總統尼克遜(1964年)、英國瑪嘉烈公主(1966年)、雅麗珊郡主伉儷(1980年)及港督麥理浩,尼克遜到訪時更加與居民打羽毛球。

choi-hung-04.jpg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由於色彩繽紛,彩虹邨吸引不少人來到拍照,令不少旅客認識繁華一面以外,更真實的香港。從上個世紀到今日,彩虹邨已由當日平平無奇的公共屋邨,變成為今日香港的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shutterstock_1193488621.jpg

shutterstock_1134251711.jpg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