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泛民重施反國教故伎反國歌法打錯算盤

2019-01-28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DEMO1.jpg

《國歌條例草案》日前在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泛民議員隨即擺出一副「戰鬥格」,又展示示威物品,又高呼「反對國歌法」,「香港眾志」更強闖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抗議,並與現場保安發生衝突,及後「眾志」一眾在高喊反國歌法的口號後離場。立法會就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和二讀,不過是一個立法程序,意味有關審議工作正式展開而已,草案仍未完成審議,泛民就早早在立法會抗議,「香港眾志」更莫名其妙的搞出一場「快閃抗爭」,根本毫無必要。

不過,現時泛民反國歌法的「路數」,其實與當年「反國教」如出一轍,泛民政客在立法會上煽風,一班學生在社區上點火,抓著一兩個突破口(反國教時的教材爭議)挑動社會風潮,最終形成一場政治風暴,黃之鋒等當年更因為反國教暴得大名。現在泛民操作反國歌法的伎倆,其實都是當年反國教的一套,就是先打輿論戰,再將學生推上前,泛民在立法會裡應內合。然而,現在的形勢與當年已經大為不同,國歌法與國教在本質上亦有區別。泛民企圖重溫舊夢恐怕是打錯算盤。

一是當年反國教成功,主要是成功營造了所謂「洗腦」指控,借一份參考教材大造文章,令不少家長和學生受到影響和誤導,由於輿論先行,先入為主,令之後不論政府如何解釋都難以釋除疑慮。但現在國歌法是一條正式的條例草案,每條法律都寫得清清楚楚,「意圖」、行為、罰則都有明確界定,要炒作並不容易。

二是政治形勢已經出現轉變,當年不但社會政治氣氛高漲,更是立法會選舉前夕,整個社會都處於政治躁動期,反國教很容易就點燃了政治的火種,再加上當年一班搞手主要是學生和「素人」,政治色彩不濃厚,較容易得到市民信任。但現在香港社會民情趨穩,政治炒作缺乏土壤,近年泛民的政治行動都動員乏力。再加上今日的黃之鋒已經不是當年的黃之鋒,學生代表已成資深政客,更加難以動員市民參與。

三是主流民意其實並不拒抗國歌法,認同國歌法的原則和方向,所擔心不過是一些執法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從法律上解決,而沒有必要將整條法例推翻。連泛民中人也通過友好報章的專欄直認:目前看到市民對國歌法立法反應冷淡,「泛不起漣漪」,縱使網上有一定聲音,但落區接觸街坊時也未見反彈,要喚起公眾關注有一定難度。為什麼喚起公眾關注有難度?因為主流市民不抗拒國歌立法,泛民企硬反對卻提不出理據,自然感到泥牛入海。事實上,泛民的區議員和地區幹事也沒有在地區上大力宣傳反國歌法,原因正是知道反國歌法並沒有多大市場。

在國歌法本身、在目前的社會環境等因素,都不利泛民發動一場大型的反國歌法行動,泛民堅持反對,甚至企圖重施當年反國教故伎,恐怕是得不償失。近年泛民對於政治形勢的判斷每每與市民存在距離,「一地兩檢」一役,泛民全力動員,結果社會卻缺乏迴響,法案在草木不驚之下通過,令泛民吃了一記悶棍。現在國歌法泛民又要反對,結果只會如「一地兩檢」一樣,改變不了結果,更會引起市民對泛民「無風起浪」的不滿。對泛民而言,反對國歌法沒有多少政治油水,表面抗爭,暗中放水讓國歌法通過,然後再闢新戰線反而更好,沒有必要死守一個近乎必敗的戰場,過去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11月14日並無發任何聲明。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記者提問此事,毛寧回應:「我注意到特區政府作出了回應,主辦機構也已經改正並道歉。」毛寧短短兩句,足以反映中央就事論事,不欲擴大事件,更加不欲影響中韓關係發展。外交部冷處理事件,與香港政界強烈批評事件呈現落差。

    楊莉珊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