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素惠:緣份的天空在香港

2019-01-30
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創辦人
 
AAA

IMG_0624-928x522.jpg

江素惠(左二)舉辦的香江論壇,成為香港探討兩岸議題的著名平台。

30多年前,年紀輕輕之時來到香港,從未料到往後的歲月會停留在香港,成了我的第二故鄉。離開台灣放棄電視台主播的職位,是需要破釜沈舟的勇氣,同時也在逃避糾纏不清既愛又痛的感情。歲月倥偬,這麼多年來,香港給予了我許多機會,讓我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

大學畢業那年,很幸運的考進中華電視台擔任記者與主播,華視是軍方國防部和教育部合資成立的電視台。在兩位蔣總統時期,兩岸處於冷戰狀態,尤其是電視新聞受到了較大的限制與規範。當時新聞部葉建麗主任是軍聞社出身,負責為新聞把關,但在新聞播出前往往還會接到相關主管單位的電話,叮囑何種新聞可以播,何種新聞不可播,有時精心採訪製作的新聞就如此被刪掉了。

同樣的在那個年代,報導有關大陸的情況是一種禁忌,外國的雜誌刊物如刊登有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照片,就在照片上蓋上一個「匪酋」的印章或者是整頁撕掉,以至這些人的面目從沒有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在強烈的反共教育下,台灣對大陸的認知就是「萬惡的共匪」和「大陸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就算是在媒體機構工作,所能得到的資訊也是很有限的,要發表更是困難了。

嚮往香港新聞自由

有一年美國國務院邀請亞洲傑出的電視女記者前往美國訪問一個月,很榮幸我在被邀之列,遍訪美國東西南北各地的政界與媒體,見證了美國新聞的專業、自由與開放。同時也接受美國媒體的訪問有關台灣的情況,他們的問題深入且無所顧忌,讓我從中學習到記者的職責。

訪美後我經過香港探親,在港停留一個星期可真是大開眼界,看到各種報章,來自大陸各渠道的信息,琳瑯滿目,香港是亞洲媒體中心,資訊發達,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這是媒體人理想的工作環境,讓我心嚮往之。只有在這環境下才是記者可發揮所長之處,內心激情澎湃,讓我力圖跨越鴻溝追求理想。

當向電視台提出辭呈後,電視台的高層董事長蕭政之和總經理劉先雲都反對,力勸我不要離開。當時台灣只有三家公營電視台,每一家電視台只有一位女主播,女性要進入電視台擔任主播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上我亦製作一些中國文化的專輯及節目,長官對我很重視,認為我在電視園地發展有無可限量的前途,甚至鼓勵我可多方面發展,有機會將來可成為一位成功的政壇人士。但在政界的發展完全不是我的考慮,我對新聞有極大的熱忱,我的執着打退了所有慰留的努力,辭去華視的工作,前來香港。

IMG_0589.jpg

在港開創了許多的第一

初至香港人生地不熟,更不會講廣東話,在一個充分排斥國語以廣東話唯我獨尊的社會,我努力適應着。廣東話從不識聽不識講,到識聽不識講,再到識聽識講,很快的融入了香港社會。如今,香港人都很努力的學習普通話,也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離開台灣時,從天天在電視上露面的華視主播到香港走在街頭無人認識,這其中的巨大變化,是需要心理的調適,找到心理的平衡點,尤其須要在事業上做出成績證明自己的抉擇是對的。而來港這三十年恰恰也是兩岸關係巨大變化的時代,我在香港親身經歷了這時代洪流的衝擊,更致力推動兩岸的交流,今天的成績得到了認同,可說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

非常幸運的是在媒體生涯中,得到許多長官的支持與前輩的厚愛,讓我有機會開創了許多的第一。在擔任中國時報香港特派員的工作期間,老闆余紀忠就給予我極大的支持與空間,希望我能盡量發揮。從突破兩岸媒體的不相往來到採訪到世界獨家新聞,八十年代初我是第一個台灣記者秘密進入大陸,當時以香港地利之便又有探親之名,爭取到大陸採訪的機會;六四事件後,柴玲、封從德離開大陸逃往法國,我同機採訪他們的新聞成為全球獨家,國際媒體紛紛轉載或引用。這都是因為在香港的園地創造了優勢,讓我可以在人生的際遇中把握當下,留下難忘的一頁。

從媒體記者轉換跑道擔任新聞局駐港代表,從籌辦到成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讓台灣機構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香港立足。退下公職後自己創設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舉辦過許多場有意義的展覽,以及香江論壇成為香港唯一探討兩岸議題的平台。

時間一幌就已過了30年,在港的耕耘也受到了肯定與認同。我和香港人一起見證了「獅子山下精神」的奮鬥年代,經歷香港的躍起,和回歸後的「馬照跑、舞照跳」。我生活於此,早已有了濃濃的歸屬感,現在有人問我是那裏人,我總是說我是台灣人、香港人、中國人,我的根在台灣,我的事業發展過程在香港,而我終就是黃皮膚黑眼睛的龍的傳人。

回顧這30年風雨在香江,慶幸當年勇敢踏出這一步,讓人生充滿了挑戰與意義。也是因為香港為我創造了機會,才能在新聞領域中開創了一片天,也才創造出推動兩岸三地交流的成績。

經歷了香江歲月諸多風采,參與了許多難得的因緣際會,我站在香港,以較寬闊的視野,以清晰的角度來看這些年兩岸的消長變化,讓我有了巨大的使命感,致力推動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

2011年我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銅紫荊星章,是肯定我在港推動文化交流的貢獻,這是我多年來推動兩岸三地交流所獲得的極高榮譽。

 

文章原刊於《灼見名家》,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1月13日大選之後,台灣社會恢復平靜,一切生活如常;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自動的接受選舉結果;那些過去的不服輸的躁動已不復見。

    廖書蘭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