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人均壽命增 大家的消費習慣能讓你退休嗎?

2019-02-13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old1.jpg

隨著生活水平上升及醫療科技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而香港,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長壽的族群,平均接近八九十歲。在可見將來,這個數字將愈來愈高。在我們慶祝大家有更大機會長命百歲的同時,長壽同時亦帶來了不少問題,例如是:應如何安排腦退化症病人?在身體機能嚴重退化時,應否給予安樂死的選擇?而這篇文章,則希望探討長命百歲的經濟財政問題。

時移勢易 消費主義盛行

還記得上兩三代的香港人,普遍極度慳儉。東西捨不得買,鞋底穿了找人補,電器壞了請人來修。但是,在資本主義的推動下,公司需要長期有增長,因此鼓吹消費主義。不知不覺間,大家已習慣了買一些不中用的東西回家。黃子華的棟篤笑也曾道破這個風潮:在外用餐、名牌球鞋和樽裝水其實都是「奢侈品」,是商家的宣傳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模式。特別是現今的年輕人,大多沒有儲蓄的習慣,但卻願意花費大量金錢買電子產品、最新手機、風潮飲品等等,在財政能力上是非常薄弱的。

退休年期愈來愈長 公司政府保障愈來愈少

近年政府開始將文職公務員退休年齡由60歲推後至65歲,表面上雖然可以讓公務員多賺五年的工資,但早於2000年時已將公務員福利大幅削減。最終,2000年後入職的公務員,其實退休後的保障是更少。

2000年前入職的公務員,有長俸(退休後每月出糧至終老)及終生政府醫療保障,基本上愈長命愈「著數」,他們不需要擔心老來沒有收入。可是,2000年後入職的公務員,跟打私人工的沒多大分別,離職及退休後則變回「普通市民」,自己顧自己。與其他私人工一樣,長命變成了一個詛咒。

退休後零收入 支出卻倍增 真能安享晚年?

假如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停止工作後,收入將歸零。但是,真正需要錢的時候,卻似乎在退休後。「年紀大機器壞」,身體出現毛病自然要花錢醫。到了年紀再大點,就可能無法自己照顧自己,需要入住老人院或請私家看護。隨著人均壽命愈來愈高,假設退休年齡仍是65歲,壽命卻增至100歲,即平均每一年的工作收入,就需要留一半給退休時的一年間使用。試問大家能將一半的收入備作退休之用嗎?擴而充之,假如大部分人都無法照顧自己的晚年,政府的公用醫療系統能承接著如此巨量的支出嗎?

這個問題之難,在此真無法給出十全之策。但我自己的應對方法,就是盡早習得「斷捨離」、極簡生活主義、「斷食」等習慣和心法,不再浪費金錢、心力和資源在多餘和無用的地方,盡量及盡早積穀防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臨終人士的居所實為其最熟悉的環境,理應為最理想的過身地點,對居於長者院舍的長者來說此安排尤其合適。可是,以現時的法例規定,如院舍住客於院舍離世,警方需會同病理科醫生展開調查,甚至進行驗屍;過程需時之長,實令院舍,臨終人士及其家屬卻步。

    周尚明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