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放出什麼信號?

2019-02-20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bay1.jpg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個綱要早在去年已經有消息出台,但最終卻一直只聞樓梯聲,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一方面綱要解決的不單是經濟規劃問題,更涉及制度的創新,十一個城市的定位規劃,難度不少,需要時間處理,另一方面去年中打響的中美貿易戰,令大灣區的規劃和建設蒙上陰影,在現時中美貿易戰有緩解跡象之時,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可說恰得其時。

規劃綱要名為綱要,自然是提綱挈領,主要提供規劃、方向、原則、佈局,提出了大灣區建設區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具體的落實政策將由三地政府提出。不過,單從規劃綱要,已經釋放出多個重要信號。

一、規劃綱要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清晰定位和方向指引。

這份規劃綱要的最主要意義,是就大灣區發展作出清晰定位和方向指引,列明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個戰略定位: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這五個戰略定位,既體現中央推動大灣區建設的戰略目標,也切合大灣區各城市的互補優勢和發展需要。

對香港而言,綱要對香港的定位,最重要的是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及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這個定位其來有自,在「十三五」規劃時,已經就香港未來發展作出類似定位,綱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明確指出,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點之一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說明這是中央對香港一個長遠的部署及規劃,金融加科技將是未來香港集中發展的方向。

二、首次提出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的提法,解決了大灣區「龍頭」之爭的問題。

綱要在空間佈局上,提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輻射周邊」,並提出了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的定點。從灣區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一個灣區只能有一個中心,例如紐約灣區的中心是紐約,東京灣區的中心是東京,三藩市灣區雖然包括洛杉磯和聖地亞哥等經濟重鎮,但中心就是三藩市。從國內範圍來講,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以上海為龍頭和中心,環渤海灣經濟區以京津為龍頭和中心。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不可能沒有一個中心,不論是香港、澳門、深圳、廣州都具有成為大灣區中心的條件,現在綱要明確將大灣區分為四個中心城市,香港、澳門、深圳及廣州都包括其中,其他七市則定為節點城市,解決了大灣區的龍頭之爭問題,並且通過就四大中心城市的訂立,作出各自的定位和規劃,避免了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問題。

綱要亦提出了節點城市的表述,其實就是大灣區的副中心,這等如是為大灣區規劃出中心和副中心城市,這種規劃符合國際大灣區的規模做法。世界上的大灣區或超級國際都會,都有中心和副中心,如紐約灣區有鄰近城市波士頓作為副中心;東京灣區有鄰近城市橫濱作為副中心。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在於拓展腹地,為整個灣區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撐。而副中心本身也在灣區城市群的發展過程中得以壯大和擴展,不斷提升自己的經濟能量和國際地位,有利於真正形成整體性的灣區經濟。

三、指出大灣區規劃不但聚焦於大灣區11個城市的市場,更對準「一帶一路」尤其是海上絲路市場。

綱要在「重大意義」一節中提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事實上,大灣區雖然經濟規模龐大、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過去30年,大部分的香港企業已經在大灣區城市建立網絡,發展亦已達到一定規模,大灣區要成為世界一流的灣區,必須面向更廣闊的市場。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發達經濟區域,空港、鐵路、海運聯繫緊密。大灣區建設規劃不能只盯著灣區,更要面向「一帶一路」,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撐和補充。這樣,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將難以估量,而且亦有利於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資源配置效率。

隨著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出台,下一步工作就是將規劃具體化落實,在政策層面上打破三地的隔膜,大灣區規劃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戰略平台,這將是香港再次騰飛的最重要機遇,錯過了恐怕會「蘇州過後無艇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