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嘉:理性務實才能戰勝土地問題的漫長挑戰

2019-03-01
吳永嘉
立法會議員
 
AAA

近日社交媒體興起「十年挑戰」(10 years challenge),不少網友將自己10年前後的照片做比對,有的十年人事幾番新,有的十年如一日。如果為香港樓市進行「十年挑戰」,樓價已「翻幾番」,而置業重擔則十年如一日。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的最新調查結果,香港已連續第9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賺取月入中位數的家庭要置業,需20.9年不吃不喝不消費,於香港置業可說是近十年的大挑戰。

房屋和土地兩者環環相扣,先要大力增闢土地,才能大量增建房屋,社會無人質疑香港要增闢土地、提升人均居住面積亦是社會共識,但地從何來卻爭議不斷,無止境的爭拗無助解決問題。《香港2030+:跨越2030年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預計香港長遠欠缺1200公頃土地,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更認為1200公頃的估算過於保守,面對土地問題的嚴峻,我們更不應輕易放棄能大量造地的選項,例如「明日大嶼」計劃及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

LAND1.jpg

「口號式」盲目反對無助解決土地匱乏

「明日大嶼」計劃自公佈後爭議聲不斷,被形容為「大白象工程」、「掏空庫房」等,但口號背後,反對者未有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明日大嶼」建議於中部水域填海1700公頃,初步目標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足以容納百萬人,加上人工島新增的商業用地可提供400萬平方呎商業及寫字樓的樓面總面積,藉著鄰近赤鱲角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的優勢,有助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商貿地位。我理解公眾或會對「明日大嶼」計劃有疑慮,但現時計劃只屬初步構思,現階段提出反對並不客觀公道,正正對計劃有疑慮,更應支持政府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以取得更多數據資訊,好讓社會能作深入討論,凝聚共識。

新界北新發展區作為另一個中長期主要土地供應選項,面積達720公頃之多,絕對是中長期土地短缺的「救命草」,除了提供房屋用地,容納超過20萬人口,亦因為鄰近多個邊境口岸,有力打造成一個集物流、工業、科研及零售於一身的商業用地。本人不希望反對新界北新發展區的人士照辦煮碗,高喊「不遷不拆」、「撤回新界北發展規劃」等口號,用盡方法拖延發展,政府應基於發展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經驗,加快處理新界北的前期研究和規劃工作。

我認為政府面對大量造地的選項,不應輕言放棄,始終替代方案不是「話有就有」。上述2個項目合共可提供額外約2400公頃土地,足足是土地短缺面積估算的1倍。只有長遠建立土地儲備,穩定房屋和經濟用地供應,才能紓緩普羅市民置業重擔,同時維持香港的競爭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