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霆:新時代「小鎮青年」的啟發

2019-03-01
 
AAA

yonug.jpg

「你在一線城市996,還不如小鎮青年的朝九晚五!」「996」指的是朝九晚九外加周六加班的工作制,而在一個10點還在公司辦公的北京夜晚,這樣一篇吸引眼球的文章,有種讓人暫時慢下來「頓悟人生」的作用。

「小鎮青年」泛指生活在中國三四五線城市、18歲到30歲之間、收入中等的青年。這個群體一直存在,但近些年來因消費能力崛起,經濟與文化傳播影響力增大而更受輿論關注,不少商家更將小鎮青年視為消費新風口。

一些中國媒體如此勾勒他們的生活面貌:擁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收入不很高但高昂房貸和物價的煩惱相對少;可相對自由地支配財產;消費能力也沒差城市白領多遠。關鍵在於,他們的職場環境相對輕鬆,擁有更多閑暇時間,甚至有人形容他們是「有錢有閑」。

「有錢有閑」的標籤是誇張了點——「小鎮青年」熱衷的更多還是短視頻平台快手、Vivo和Oppo手機、還有電商平台拼多多,但說他們生活比北漂白領們過得愜意,或許並非沒有依據。

在網絡問答平台知乎,有身處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網民羅列出「有哪些時刻你羨慕小鎮青年生活過得好?」的理由,包括:「在看到北京房價的時候」「被房東通知要我三天內得搬走否則後果自負的時候」「每次過完春節要大包小包去趕春運的時候」。

真的這麼令人羨慕嗎?我想起了過去兩年採訪接觸的數個小鎮青年,雖然不至於感覺他們生活過得特別舒服,卻至少總能從他們身上感覺一股積極樂天的能量,似乎都在努力以各自方式在各種局限中追求更好的生活。

之前在重慶駐站時也結識了一名來自重慶縣城、20來歲的足療小哥,他拼勁十足,常私下聯繫噓寒問暖,用重慶話分享笑話聯繫感情,偶爾再叫我過去做個足療。搬到北京前,我問他是否考慮有一天也到北京工作?他的回應不假思索:「北京是有錢人的天堂,但也是窮人的地獄啊!」

去年到雲南縣城採訪時也認識一名做直播的年輕小伙,問他是否想搬到大城市工作,他當下反應是:互聯網做直播哪裡都可賺錢,何必去大城市做辛苦工?

在北京奔波與奮鬥的日子裡,我身為一名從小在城市生活的青年,對小鎮青年的生活不時也會有一絲好奇與憧憬。

那是一種較慢節奏而有規律,平凡中卻不乏追求、沒有大富大貴卻也不庸碌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條件與前景或許沒有特別好,但追求大小目標與夢想的積極性,還是有些令人動容的地方。

而從一些城市白領的評價看來,這不失為另一種被認可的生活方式。「小鎮青年」未必是傳統定義的成功青年模範,但與所謂「喪青年」「佛系青年」相比,小鎮青年至少不悲觀甚至厭世,還有積極進取的一面,相較於較具顛覆性的青年文化,這應該也是官方更為樂見的。

當然,一些城市精英眼中所謂美好的小鎮青年生活狀態,在他人眼裡或許也僅是不事生產甚至賦閑頹廢的生活,小鎮青年必然也還有諸多生活挑戰要克服。另一名在雲南結識、開設了直播公司的小鎮青年就告訴我,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忙,但畢竟不在大城市,公司還是苦於尋找專業人才。但他想了後還是說,小鎮青年更接地氣、務實和創新,這是他所引以為傲的。

無論如何,隨着中國三四線城市發展起來,尤其互聯網經濟與生活方式的滲透,更多焦點轉到了小鎮青年身上,也是日趨清楚的趨勢。城市青年與小鎮青年的羨慕應該是相互的,但至少更多人看到了小鎮青年的存在與價值,以俯視姿態看待他們,恐怕已經過時。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儘管中國高層的用意可能在於鼓勵年輕人迎難而上,但對於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而言,因曾親曆日益繁榮的社會經濟環境,相信很難接受榮景不再的嚴酷現實,對為何要放棄安穩轉而選擇吃苦,也會有許多不解和焦慮。

    王緯溫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