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財爺積極參與創科 未來還看人才流向

2019-03-05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CYBER1.jpg

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沒有太多新措施,在福利和土地問題上更備受批評,但憑心而論,財爺在創科方面做出了規劃,並積極投入了資源。

近年,政府除了積極發展科學園外,更大力投放資源發展河套區創科中心,吸引了不少初創企業進駐。政府最新的措施是,為擴展數碼港提供55億元,這一舉措可謂相當恰當。

創科發展日漸成花不少大城市經濟增長的動力,例如深圳、新加坡、三藩市等。香港要吸引人才、跨國企業,最需要的正正是土地和資助。現時只靠現有的樓面面積,已不足以應付發展需要。

新加坡公司雷蛇來港上市,本來是一大喜事,沒想到的是,雷蛇卻選擇在新加坡興建總部。亦有幾間外資企業定點新加坡為亞太中心而捨棄香港,更甚的是,越來越多初創公司選擇到曼谷、台北、深圳發展而不考慮香港。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香港如果再不急起直追,無疑是自絕於天下。

除了用地以外,如何培育本地創科人才,也是未來香港創科發展的根本。近年不少學校引進STEM的課程,提升年輕人的能力。而政府今次果斷地大手筆投入五億元,全面在全港多間中學設立創新實驗室,鼓勵學生們做發揮和學習相關技能。而且也有新資金給學校增加資訊科技的配備,這無疑是教學人員的喜訊。

另外,創科局之前幾項政策都見成效,筆者樂見政府願意優化「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把資助期延長至三年。這絕對有助吸引香港學生回流,也能鼓勵企業多聘用知識型人才。而且,鑑於在大學從事研究的人員越來越少,給予學士和碩士研究員的每月津貼,增至18,000元 及 21,000元也是緊貼時代步伐。

而且,不少中小企業其實都沒有全面應用創新科技,很多時候是礙於成本問題。政府看到今年經濟趨勢,針對企業提供資助上限達40萬的科技券是很有遠見的做法。預期今年經濟前景不明朗,筆者大膽建議創科局可以多增加非恆常資助,設立基金和免息貸款計劃,與本地企業共渡難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