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的士加幅驚人 誰在助長霸權?

2019-03-13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TAXI1.jpg

的士業界去年向運輸署申請加價,加幅超過3成,惹來不少爭議。若在立法會獲得通過,市民最快在下半年就坐貴車。在香港的自由市場下,香港人縱使不愁選擇,也有很多人願意選擇乘搭的士而非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惟「有錢無車搭」的事卻經常發生,令乘客憤怒。面對Uber挑戰,筆者只看到的士業界花盡力氣打倒Uber,以保護自己壟斷地位,卻沒有正視其身不正的問題。

投訴增加  與Uber有關?

根據交通諮詢委員會交通投訴組資料顯示,去年第三季有關的士服務投訴個案共有2,937宗,即每日33人投訴的士司機,按季上升6.3%。投訴主要涉及司機行為、駕駛不當及濫收車資等。筆者經常穿梭九龍與港島開會,幾乎每次於繁忙時間均遭拒載,最後只好自行找方法乘車。諷刺的是,反對白牌車大聯盟發言人陳偉明則咎投訴增加是由於Uber白牌車出現,簡直令人瞠目結舌。筆者想了半天,也不明白Uber出現與濫收車資、拒載及駕駛不當的關係,難道諉過於人就可還自己清白?

司機薪金或是價格與服務成反比的主因

根提調查顯示,近六萬名的士司機在加價一年後,三類的士司機每月平均淨收入為16600至18600元,比運輸業平均月薪21714元低,即的士司機薪金長期跑輸業界,又怎吸引年輕人入行呢?誠然,整個行業最大的問題是的士持牌人的壟斷。即使的士收費增加三成,的士司機只分享到少許成果,導致大幅加價後,服務亦未有明顯改善。當司機收入不足,就萌生「搵快錢」的意圖,選擇乘客拒載和濫收車資等問題隨之而來。

缺乏監管 促成壟斷

翻查資料,全港共有約1.8 萬輛已登記的士,以公司名義登記的士車主約900 個,共持有約7350 個的士牌,可見大部分的士牌已被少數人壟斷。的士作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貝之一,影響普羅大眾的生活,政府視卻的士牌照轉讓是商業活動已經是大錯特錯。令人髮指的是,這個「商業活動」與股市及樓市不同,整個過程不需徵稅,亦不受監管或存檔相關紀錄。筆者理解不少立法會議員都同情的士業界,但不代表可以縱容他們的惡行,必要正視業界千瘡百孔的問題。如果的士業界長期維持現狀,最終只成為社會的大毒瘤,消費者亦會作出明智選擇。

最後,社會要進步,必須有破舊立新的勇氣,如果政府及從政者因害怕特權階層利益受損,而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是社會的悲哀,文明的倒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