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兩岸融合發展香港角色不可或缺

2019-03-15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AAA

TWTW.jpg

兩岸融合發展,這是當前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基本方針。今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提出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明確要求。全國兩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台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兩岸要應通盡通,推進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港台經貿一直處於上升狀態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對於習主席的對台工作思想和具體要求,應該重視,也應該貫徹落實,使香港在和平統一台灣扮演積極的角色,發揮應有的作用。

事實上,香港在兩岸融合發展中也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台灣方面統計對外經貿,是將香港與大陸分別統計。

港台經貿往來一直處於上升狀態。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6年期間,香港與台灣雙邊貿易每年平均增長率為3.0%。 由於這些年港台經貿互動良好的基礎, 2016年的貿易總額更上升了8.0%。在2016年之後,民進黨執政,港台關係受到阻礙,但是經貿往來還是有所增加。目前,台灣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五大港產品出口市場﹔第五大轉口市場﹔以及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而香港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以及第25大進口來源地。

港台金融合作可探索「台港通」

要特別指出的是,香港是海峽兩岸間接貿易的一個重要轉口港。2012年至2016年期間,中國大陸與台灣經香港進行的轉口貿易,每年平均增長率為6.6%。有關轉口貿易在2016年按年增加了9.7%,總值達3,104億港元(約400億美元),佔兩地貿易總值的22.3%。

香港回歸祖國之後實行「一國兩制」,保留原有的制度,港台關係由於在意識形態、經濟體制、法律規範、文化等多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影響,其緊密度都要較內地省份與台灣為高。1987年,海峽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後,兩岸交流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香港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台灣民眾進入大陸探親、旅遊、經商和投資的主要通道,是兩岸間交流的平台、溝通的窗口、合作的橋樑。兩岸三通後,香港的橋樑作用有所降低,但是港台關係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目前,台灣駐港代表機構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駐港經濟文化辦事處,香港對等在台設有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台灣方面,對大陸關係是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對香港則是按港澳關係條例辦理。

港台人員來往更為密切。大陸人員訪台高峰期一年400萬人次,而近年台灣居民訪港超過200萬人次,香港居民訪台人數約 125 萬人次。港台兩地通婚活絡,目前4至5萬台胞在香港居住,香港在台就學人數在過去10年成長近8倍,達8,100多人,居海外學生首位。

由此可見,香港在兩岸融合發展以至構建共同市場,有着特殊的優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踏上快車道,香港自然可以在台商參加「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中擔當橋樑角色。港台在金融合作上可以開闢出新天地。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人民幣海外市場的最大離岸中心,一方面台灣可以通過香港更多地聯通內地和走向世界,大陸方面亦可透過香港進入寶島。如所周知,「深港通」、「滬港通」已經逐步成熟,未來為何不能有「台港通」、以至「港台深通」、「港台滬通」呢?

 

文章轉載自《文匯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