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青衣戲棚」是青衣每年的盛事

2019-03-19
 
AAA

作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幹事劉建宇

q.jpg

人們不一定知道的是,每年有兩次「青衣戲棚」,分別是真君誕及天后誕。每年誕期於農曆三、四月舉行,歷時約一周。誕期開始時,值理除了聘請劇團做神功戲外,場外亦有小食設檔,吸引不少市民到訪。有趣的是,天后廟在香港多達百間,但「真君廟」卻別無分號,青衣獨家。

20170411031548981.jpg

大公報、資料圖片

筆者兩年前以「青衣真君廟」為題,與一位祖籍海豐的青衣人呂存中先生進行口述歷史訪問。據其介紹,海陸豐人最早於戰前已從家鄉請來「真君大帝」以保佑同鄉,初期只是鐵皮小廟。吳爺(真君之稱呼)猶如青衣第一代海陸豐人家祠,每逢喜慶、嫁娶、添丁,皆會稟告吳爺;若遇事裁決,更會擲杯問卜。

a-4-pic2.jpg

葵青區議會圖片

真君廟曾於1955年重修、1959年擴建,位處當時新屋村(San Uk Tseun)附近。真君廟後來於1970年擴建——考證當時新市鎮計劃之地圖,有標明「Tin Hau Temple」,而新屋村附近有「Temple」字樣,由於青衣記載之廟宇亦不多,故此處應指真君廟。

1980年代,港府準備發展青衣,遷拆舊墟致使真君廟又須另覓廟址。雖然港府答應撥地興建永久廟址,但補貼不足以興建新廟,幸好最終得到善信集資,方足以築成今日所見之廟宇。

另一方面,真君寶誕最早可考於1963年開始,每年皆有不同官員應邀主禮,或擔任值理會顧問,可見港府亦順應市民期盼,保持良好關係。而隨著香港地區行政變改,主禮官員亦由理民府,到之後來自政務署、民政署等,而當區警務處(警民關係組)、消防處、地政署代表有時亦會參與等。據呂存中回憶,當時的「戲棚」除了有美食外,更有一些賭檔——這些活動亦隨法例修改而絕跡。

download.jpg

周家建博士提供

回顧真君廟的搬遷歷史,既見證了青衣人的生計日漸富足,也見證了香港新市鎮發展的變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q.jpg
 

延伸閱讀
  • 近年,香港流行一股文字研究熱潮,無論是北魏魏碑體的霓虹燈招牌還是街邊監獄體的路牌,也吸引了不少人士前來打卡。可惜,隨着一個個霓虹燈牌的拆除,一個個電腦字體取代原有入木三分的書法字體,剩下來的城市的記憶也逐漸消逝。本文淺談相同命運的花牌紥作,述說它在香港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挑戰,望能加深讀者對花牌的認知與興趣。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