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不能承受的失獨者之痛——觀電影《地久天長》有感

2019-03-26
斯諾
新創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委員
 
AAA

son1.jpg

1978年,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舉國上下計劃生育的大幕正式拉開。

2018年,國家衞健委宣佈撤銷與計畫生育有關的三個機構,國家開始鼓勵二胎生育。

40年的時間,對歷史來說,不過須臾,而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幾乎卻佔據了一生歲月。40年來,中國生育率大幅降低,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而也是這40年,有的家庭卻因為這一政策,在一生中,都只能承受着不可言說之痛。

據統計,中國每年15至30歲獨生子女死亡人數至少7.6萬人,由此帶來的是每年約7.6萬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內地導演王小帥的新電影——《地久天長》講的就是在「計劃生育」實施40年來幾乎無人書寫的團體——失獨者。一個家庭在積極回應「只生一個好」的計生國策後,唯一的孩子卻不幸離世;然而他們的人生已然從主流中掉隊,老無所依。

第一次關注失「獨」者這個團體還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當時《南都週刊》做了以《失獨者之痛》為題專題,文章描述了不少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他們有的因為年紀大了,不能再生育;有的因為政策無法批准,無法再生第二個孩子,不少是失獨的家庭的只能抱團取暖,無盡心酸不可告人。

而多年以後,電影《地久天長》將失獨者的故事搬上了螢幕,力圖更大範圍地喚醒人們對這一團體的關注和對這一政策的反思。電影裏的故事,讓人十分唏噓。

電影講述的是年輕的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本是摯友,沈英明的夫人海燕是當地計劃生育的主任,當劉耀軍的夫人王麗雲懷上二胎之後,海燕將劉家孩子強制流產。而之後,兩家兒子沈浩和劉星在郊外嬉戲中,耀軍的兒子劉星又被沈浩推下水而意外身亡,此事徹底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劉家夫婦遠赴南方,直到30年後,兩家人因為海燕快要離世而再次相聚,最後在擁抱中和解。

90年代,是我成長的年代,國家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政策在改革,有人因此而改變命運,如沈英明一家「下海」經商而實現階級躍升;也就人失落,如劉耀軍一家,面對喪子之痛,又無奈被下崗,無可奈何只得遠走他鄉。

電影在播放完之後,整個人都陷入到深深的無力感之中。這種無力感,是在歷史洪流中,國家有政策、時代在變動,一人無力對抗社會和現實的無力感;也是在一家人在無常的命運面前,只能往下咽,往前走的無力感。

而感受最深刻的,還有面對着一個人「平庸的惡」的無力感。所謂平庸的惡,是指一個人在平常的工作、執行命令中所犯下的惡。在計劃生育的國策面前,如電影裏的「海燕」一般的計生人員,掌握了一個個生命的生殺大權。他們履行着「國家政策」賦予的使命,而在當時對自己犯下的錯而不自知,直到面臨好友變故,才後知後覺,可一切已經無可挽回。

關於「計劃生育」,關於「失獨者」,可以回望的還有很多。導演選擇觸碰這個題材,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勇氣之舉。而電影裏真實的細節,更是喚起了我滿滿的回憶和感動。生於90年代的工廠之家,我出生在如電影裏一般的「單身宿舍」,在小學時,記得爸媽被「下崗」,也看着身邊的叔叔阿姨「下海經商」。電影裏大白兔、歌舞廳、工作服這些熟悉的生活細節,更是讓我回到了自己成長的地方和童年時代。而也正因為此,對父母對孩子所寄託的感情和希望就更加理解,對於電影主人公失去唯一的孩子,那種切膚之痛,而感到更加悲傷。

過去40年,我們進步與發展,謳歌走在前沿的時代力量,可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被時代遺落的人,他們散落在這個國家的角落,在無言的傷痛和悲苦中走完一生。《地久天長》能讓社會對失獨者予以更多關注,也對我們所走的每一步,有更深刻的反思。

畢竟,他們本不應如此。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何讓養老金制度體現刺激生育的要素,同時又顯得公平呢?我倒是可以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現有的養老制度上增加一個系數以反映完成生育責任的情況。例如不生養孩子的人,未來領取養老金的時候需要在現在的基礎上打個7折,如果生一孩的人可以打個9折,二孩的人可以在原有養老金上再乘以1.2,三孩或以上就可以更多。如此可以通過對生育指標的完成系數來衡量未來領取養老金的金額,既保障社會民生的需求,又起刺激生育的意願,何樂而不為呢?

    吳桐山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