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中國媒體令人失望:既負人民又負黨

2019-04-01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NEWS1.jpg

在習近平主席登上中國權力之巔以來的近七年裡,他反覆對宣傳部門強調,媒體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在拋棄前領導人鄧小平倡導的「韜光養晦」這一外交政策基本理念後,中國對自己想做全球老大的雄心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習近平因此要求新聞媒體要有所作為。

為了大大提升中國媒體的海外存在感,中國走上了一條不惜成本的媒體海外擴張之路。主要國有媒體,包括中國環球電視網和新華社,都在海外大規模地招兵買馬,收購外國媒體,購買外國廣播電視廣告時段,或者在外國報紙刊登付費版面等。

起初,中國試圖引導和左右海內外輿論的行動規模和雄心,確實令許多海外觀察人士倍感擔憂。在數字媒體日新月異的今天,更令那些資金預算吃緊的外國媒體羨慕不已。但細細分析後就會發現,對此根本無需多慮。中國媒體海外擴張只不過是大筆花錢而已,幾乎看不到任何效果。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在講述中國故事上,中國媒體及其大佬們做得可謂一塌糊塗。

最近事例表明,要想滿足習近平對媒體的期望,媒體機構及其從業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們拿官方媒體對最近江蘇化工廠爆炸事故的初期報道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尤其是黨的喉舌《人民日報》。

[CropImg]1124275855_15534671851261n.jpg

爆炸發生在3月21日下午3點之前,當時就造成了62人死亡640人受傷,但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或其它版面,對這一事故隻字未提(至少我上次查看時,沒看到有關的隻言片語)。現在死亡人數已升至78人,且還可能會繼續增加。

但同一天,《人民日報》頭版右上角突出位置,卻有兩條與災難有關的報道,分別是習近平主席就洪水災難向印尼總統佐科致慰問電和就熱帶氣旋災難向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和馬拉維三國總統致慰問電。

直到3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才有涉及這起爆炸案的報道,是習近平主席指示要全力搜救被困人員和救治受傷人員。但這一報道仍被安排在頭版右下角,以免搶了習近平抵達羅馬對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和會見意大利總統的風頭。這天頭版,幾乎都是對習近平國事訪問活動的報道。

細細想想,該報對發生在中國的災難性突發新聞和對萬里之外他國災難事件的處理方式,既令人哭笑不得,也見怪不怪。在官媒全力以赴圍着習近平團團轉之時,任何關於習近平的新聞必須上頭版,而其它新聞,無論如何重要,也必須讓步。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會出現這樣令人錯愕的情景了:習近平主席對萬里之外他國災民致以慰問和安慰,而報紙對中國自己災難受害者卻隻字不提。

假如習近平本人了解到《人民日報》編輯大人們這麼對待江蘇爆炸事故,猜想他也不會讓他們如此處理。想想看,3月22日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關於當中國國家主席感受的提問時,習近平主席的回答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另一個例子也發生在習近平主席訪問意大利期間。《羅馬日報》報道稱,中國使館一官員「恐嚇」該報記者,要求這名記者「停止說中國的壞話」。不言而喻,該報首先報道了中國駐羅馬使館新聞官的這番言論,之後全球很多媒體紛紛加以轉載和報道,事件還引起了一些意大利政客和媒體人士對中國的不滿和譴責。

這兩個最新的例子說明,中國宣傳官員對如何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與海內外讀者溝通互動,仍是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

[CropImg]1124193573_15517484612861n.jpg

究其原因,這首先是由中國宣傳機器的本質決定的。對宣傳機構而言,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國領導人以及各級政府官員,因為他們不僅決定着宣傳機構的資金預算,還左右着國有媒體人員的事業和前途。因此,他們對待新聞報道的態度和做法就是,領導滿意,就萬事大吉。

第二,中國宣傳機構官員對如何與外國記者互動交流、如何巧妙回應他們的批評知之甚少。以前,在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的過程中,中國多採取防禦性行動,做法也很簡單粗暴,就是對批評之聲置之不理,但背後卻暴跳如雷。

如今,隨着領導層對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雄心已不再遮遮掩掩,宣傳官員們也開始大膽直率地應對海外媒體的批評聲音,但正如中國駐羅馬大使館新聞官員表現的那樣,總是不夠聰明不夠智慧。更多情況下,他們傾向於把海外媒體的批評聲,甚至是對中國政府政策或行動的合理合法意見,統統視之為「反華」之聲。

第三,不管出於無知或是自負,他們總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對外國受眾的習慣和喜好了如指掌,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其結果就是,他們推出的產品和報道,除了被視為宣傳外,一無是處,沒人願意看願意讀。

第四,近來關於中國官媒設立海外機構或收購外國媒體的報道不少,但這些海外機構考慮的不是海外宣傳本身,更多的是如何藉助中國謀求擴大國際影響力的行動,為自己的小機構謀求更大的資金支持。通常情況下,他們全年都維持最低的報道量,只在重大政治事件之時才全力以赴,如每年3月份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這是他們的記者編輯拋頭露面、博眼球的絕佳時機,因此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圍堵官員進行採訪和發稿,而這些稿件又會成為他們下一年爭取更大資金支持的絕佳理由。

更有意思的是,依照官媒一些憤世嫉俗記者的說法,他們關注的只是「上天(發稿)」,這是衡量他們工作的標準。至於稿件「落地」以及是否抵達目標地或目標讀者,他們根本不會關心,也與他們無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旗下部門CBC新聞(CBC News)周三(2日)宣布關閉北京的辦事處,理由是多次向中方申請記者工作簽證不成功,因此保留一個空置的辦事處並無意義,關閉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