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墓.影評】李美:節奏失準 虎頭蛇尾

2019-04-10
 
AAA

 PSM-00303R_1_1553843349.jpg

重拍恐怖片「老是常出現」,《詭墓(Pet Sematary)》又是一例,亦為又一個典型的翻拍失敗作。本片宣傳以奇情詭異為主軸,所突出的一群面具小孩在森林遊走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縱然電影前段氣氛營造亦頗具水準,但後段如過山車般的節奏、加上劇本貪心得虎頭蛇尾,卻終究削弱了整體效果及恐怖感。筆者所看場次,部份場口還居然淪為「笑位」,結果令人尷尬。至於看似徹底的改動,也顯得畫蛇添足,不得不慨嘆新不如舊。

其他文章-
【小飛象.影評】李美:新不如舊?原因在於… 
【炸雞特攻隊。影評】李美:看韓片,憶哥哥--港產片文藝復興? 

PSM-02206RA_1_1539253536.jpg

電影原作改編自恐怖大師史提芬京(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說,1989年曾拍過電影,當年香港譯名是《夜半仔敲門》,Stephen King還親自擔任編劇。原作故事涉及沉重的生死命題,惟作者以通俗的恐怖故事切入,故在達到娛樂效果的同時,也為讀者、觀眾帶來深層反思。

PSM-05475RC_1_1539253536.jpg

今次由Kevin Kolsch、Dennis Widmyer合導的《詭墓》並無轉移主題,首半文戲就有不少富深度的對白;可以說,於此部分的探討比前作更加深入。而恐怖片的主菜恐怖氣氛,包括幾場圍繞「詭墓」的重頭戲,亦甚有80年代恐怖電影的「質感」,由色調到若隱若現的畫面皆然,再配以劇情的詭異設定,令這些場口透出一股陰森的「邪氣」;相對地,舊版的一兩幕誇張「特技」,效果便不如本作含蓄。

PSM-09913R_1_1539253537.jpg

只可惜,這股「戲勢」未能維持到底,去到戲肉部份便嫌太過落雨收柴。對其他恐怖片而言,節奏明快未必是壞事;但對本片來說,緩慢節奏才更有助醞釀情緒。事實上,電影後半段本來包含極多發展空間,編劇更加插了頗多驚喜改動;可惜,最終通通失諸交臂,在未能凝聚應有劇力的前提下,過急處理不單糟蹋了此前鋪排,相關改動反嫌畫虎不成反類犬,沒有提升電影質素之餘還反而淪為負累,最慘是結局更似足一般殘殺片,僅訴諸層次較低的「Jump Scare」嚇人手法……

PSM-03614R_1_1539253536.jpg

話說回來,本片結尾是否淪為「笑片」,始終端視各位觀眾膽量;惟無論如何,《詭墓》的恐怖處理到底令人失望。箇中原因,怕是由電影宣傳以至開段佈局,所營造的不是恐怖氛圍,而是「希望愈大,失望愈大」的感覺吧。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詭墓》涉及何謂死亡、以及死後何去何從的哲學命題。

但凡葬於「寵物公墓(亦即Pet Sematary)」的遠古墓地者,都能夠「死而復生」。主角醫生Louis(Jason Clarke飾)起初不明不白地,順從老鄰居Jud(John Lithgow飾)指示將寵物貓Church安葬於此;他在目睹貓兒復活之後,居然食髓知味也將死去愛女Ellie(Jete Laurence飾)暗地埋葬於此。

然而,這不單為主角一家帶來惡夢,本片的詭異終局亦由此展開。因為,「復活歸來」的人或物,早就失去原來精神面貌,軀殼盛載的已非原本靈魂,反倒只會迎來毀滅的惡魔。如電影海報說,「死了可能比重生更好」乃故事命題,寄語大家不要違反自然,放下對逝者不必要的執迷,否則只怕恨錯難返,繼而釀成更大悲劇。

本片劇本改動不少:先是將死去的幼子,改為由長女死去,這多少服膺了近年常見的「女孩變鬼嚇人」潮流;老鄰居為醫生解說墓地秘辛,亦變得更加精簡,畢竟這段乃是極富意義的鋪墊,不應刪去;反之,醫生盡力救過的善良之鬼Victor,不斷提示主角一家的報恩篇幅則大量縮減,這處理也相對可取,令故事更易聚焦。相關選擇取捨,其實都屬好事而非壞事。

遺憾的是,女兒Ellie死後段落猶如「暴走」,則為電影步入敗筆的時刻。事實上,電影前段的鋪陳非常有力,加上霧氣重重的畫面、偏藍及灰濛不明的「夜色」等,在營造恐怖氣氛方面其實不俗;而在談論死亡方面,前段亦有若干著墨,令人期望往後會有更進一步的展開。可是,去到後尾,前段的含蓄節奏和言志鋪排蕩然無存。

一來女兒變成「厲鬼」般突然大開殺戒,電影氣氛也隨之由恐怖片變為殘殺片,全程只見她逢人殺人,畫面跟節奏都千篇一律──尤其是她始終活於「人」的軀殼,要玩恐怖又不能似其他恐怖片完全「鬼魅化」。二來,關於死亡的哲學討論,到了後段更被拋諸九霄雲外,幾乎沒再觸及,結尾且僅以一般恐怖片常見的輪迴式「找人陪死」作罷……可以說,貓兒「死神」般的形象,甚至比女孩「厲鬼」更加鮮明,受惠較多篇幅而更能彰顯那種從親密變成陌生的疏離感與不安感。至於「復活者」為何不斷殺人?這跟本輯裡刻意擴大的死亡討論有何關係?離奇地在伏筆之後竟沒任何回應……不禁要問,難道這只為強化「死了可能比重生更好」命題,因此就簡單將「復活者」「黑化」處理?電影遺忘了的,除卻死亡討論,還有僅在開首見過、隨後就銷聲匿跡的「面具小孩」--似乎,只有電影宣傳人員記得他們......他們的出現究竟所為何事?又是另一有伏筆無回應的「詭異」位。

事實上,在女兒「回來」之後,電影何不多點刻劃父親的心路歷程?由是否埋葬女兒使她復活,到是否手刃「厲鬼」親自糾正錯誤,作為父親的他內心掙扎肯定非同小可,電影斷不應該輕輕帶過。至於,母親Rachel又怎面對呢?她還一直對死亡夢魘揮之不去呢!可惜,當她看到女兒復活後,很快便被安排「拿便當」,彷彿沒有時間讓她忐忑糾結……其中,她對姊妹Zelda的夢魘,又如何跟女兒Ellie重疊起來?電影處理也極之馬虎,以致前面鋪排堪稱似有還無……

編劇還將劇情扭盡六壬,與原作的簡潔觀感截然不同。原作中的兒子「回來」後,他僅僅殺了鄰居和母親,而父親殺死兒子後,便將妻子葬於古墓;到妻子「回來」,則見二人相擁一塊,最終以妻子拿刀、丈夫尖叫收筆──相關處理,有力得來不失餘韻。新作設定某程度「去得更盡」,但總之只是一幕接一幕的「殺殺殺」,最後還劍指車裡稚子Gage(Hugp Lavoie及Lucas Lavoie飾)──其實,不管如何,反正獨留在車、遠在郊野的他早就性命難保!進一步言,看到三人喪屍般的畫面,恐怖感不單早隨「殘殺化」而大大降低,這幕且還頗有喜劇感覺……敢問,以上改動究竟有否必要?

說到底,描寫篇幅少了、劇情躍進快了、以至「重口味」感官畫面多了,結果只是賠上電影深度。本片最大缺點,乃是密集式劇情爆發反而導致劇力「漏氣」,而高談死亡哲學卻是「開大個頭」又「不懂收尾」......畢竟,一齣作品是否耐看,不一定與節奏急速和言志深度有關,同一條公式並不可套用在所有類型。總之,《詭墓》注定成為又一齣湮沒在芸芸翻拍之海的平庸作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