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日本老人為何是道路上的計時炸彈?

2019-04-26
胡煒權
日本國立一橋大學博士
 
AAA

old1.jpg

東京都池袋是港人時常遊玩購物的地點,但在日前,該地發生了一宗震驚當地的交通意外。一名八旬老人涉嫌危險駕駛,在池袋的一條大街上橫衝直撞,最後撞到一輛垃圾車後才停了下來。結果,一名婦人與她的兩歲女兒因此傷重身亡,另外也導致八名路人,以及坐在老人旁邊副駕駛席的妻子受傷送院。

肇事司機在事故後聲稱自己無法控制車輛,但經過當地警方數天調查後,發現當時老人在事故發生前沒有煞車或扭軚的跡象,使媒體懷疑他並沒有試圖阻止事故發生的意識。

事故原因仍然在調查當中,筆者無意作更多猜測。筆者關注到的是,事故再一次敲響了日本老人駕駛事故頻生,威脅道路安全的問題。

道路上的「計時炸彈」

事實上,撇開案發地點是東京繁華地段的部分,類似事故在日本其實並不罕見。在最近的五年內,隨著大小媒體集中注意力報導老人犯罪問題後,日本社會開始關心到老人駕駛引起各種大小事故的問題。輕則誤上高速公路,重則逆線行駛,甚至像今次事故一樣,引發重大傷亡。

顯然,老人司機的事故頻發,與老人的智力和行動能力,特別是反應神經受到年老因素影響,越發遲緩和衰退有關。雖然並非所有老人司機都會成為道路殺手、計時炸彈,但隨著日本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駕駛人口老化也按比例增加,從數字上來看,老人家涉案的個案數字越來越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為此,日本警方在2017年開始,75歲以上的司機申請更新駕駛執照時,要接受智力和能力測試。當局按結果將司機分為三類,即「認知能力有問題」、「認知能力有衰退風險」和「沒有認知能力問題」。屬於第一類的司機會被要求交還駕駛執照;至於第二類,當局會按情況勸諭交還駕駛執照,或者改為發放「附帶條件的特別駕駛執照」;而第三類,也就是今次事主那樣的司機則止於呼籲,基本上就是沒有跟進。

問題是,當局只以簡單的問題來判斷和進行分類,例如辨識時間、物件的能力和記憶力,卻不需要老年司機實行路試,判斷標準和方式可謂輕率。換句話說,只要不明顯地展現智力有問題,便不會被判定為第一類。諷刺的是,根據警方當局自2017年實行義務測試以來,牽涉老人司機的交通事故裡,有三成以上的涉案人屬於第三類司機。 

是次事故發生在人流密集的池袋,格外引起公眾的關注,各界也紛紛質疑認知能力測試的成效。警方當局被受壓力下,終於表示會考慮引入路試作為考核的必要項目。可見,日本當局要更好地應對老人駕駛的安全問題,還需要更高的危機意識和更負責任的態度才行。

老人駕駛問題背後的矛盾

或許有讀者會認為,不如乾脆「一刀切」,對老人駕駛採取更嚴格的政策,但是,以目前日本的情況而言,大刀闊斧地整治老人司機,其實是不太可行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除了因為限制老人駕駛權利,有歧視之嫌,錯殺良民之外,隨著人口老化問題越發嚴重,老人司機的比例只會越來越多。而且,隨著人口老化以及三十年內,日本各地的年青人口為生計和上學大量移居大城市,較落後的鄉村地區只剩下老人家,該地政府收入減少,紛紛大量削減公眾交通服務的開支。

與此同時,作為汽車工業大國,日本鼓勵國民購車代步,子女離家謀生後,老人家早已習慣自駕出行,如果大力整治老人的駕駛執照,無疑會對老人,特別是中小城市、鄉郊地區的老人家生活行動構成非常大的不便。加上他們所在的地方政府也陷入財政困難下,更不能期待政府當局恢復具規模的公共交通服務。不少中小城市和鄉鎮目前也只能維持平均一天4、5班的「社區巴士」(甚至一天兩班)的服務,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買菜和就醫。

從以上可見,即使不是所有老人家都會立即對交通安全構成威脅,但他們的老齡與日增長,早晚會出現認知能力衰退的問題,日本當局目前能做的就是盡快加強審核力度和準則,通過測試找出已有認知病患的司機,減少意外發生之餘,也可避免社會主觀地認定老人家都是道路上的「計時炸彈」,引發更多的「傷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在去年,內地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減少了84萬人,回到14.18億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9年的預測,人口峰值是在2031年至2032年發生,高峰是在14.6億人,現在的情況是比社科院的預測早了10年發生。

    這證明了,中國人生孩子的意欲愈來愈低,相信在可見的將來,這情況將不停的持續下去,而且缺口也將會愈來愈大。

    周顯  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