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泊車位短缺 全因放任汽車增長

2019-05-21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car1.jpg

土地短缺彷彿成為所有社會問題的「萬能KEY」,政府在增加土地供應滿足社會發展的同時,其實也須控制需求,才可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日前,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港約有78.4萬部領有牌照的車輛,當中接近八成為私家車和客貨車。在過去十年間,私家車和客貨車數目由約42.4萬部,增至約61.6萬部,增幅達四成五,而同期可供私家車和客貨車的泊車位數目,十年間由約61.8萬個增至約67.5萬個,增幅為百分之九,遠追不上車輛數目增長。不少評論聚焦於政府未能提供足夠泊位,規劃不當,筆者卻認為政府未有源頭減車,壓抑汽車增長,才導致今日的惡果。

借鑑各地政府 限制汽車增長

當車輛無止境地增長,不僅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交通擠塞令一眾平民百姓飽受塞車之苦,其衍生的社會成本更無法計算。如果政府不限制汽車數目增長,即使興建更多的中環灣仔繞道,交通問題亦難以解決。放眼鄰近地區,新加坡政府早於2009年前已訂立政策,限制車輛增長為3%;在2009年後減半至1.5%;在2012年更下調至1%,更於2018年2月實現零增長,務求舒緩560萬人的塞車之苦。在內地多個大城市,當地政府亦會限制外來車進入、按車牌號碼實施行車管制、實施車牌配額等政策,避免汽車數目大幅上升。

港府應立刻調整政策  壓抑汽車增長

反觀,香港政府不但沒有對汽車增長訂立限制,更未有因應車量數目調整汽車首次登記稅,令香港的駕駛成本相對較低,導致汽車數目大幅上升。根據立法會文件,政府將透過一系列短期和中長期措施,增加泊車位供應,包括物色到515個路旁地點作夜間商用車輛泊車位,並在不同地方增加車位及推展智能泊車系統項目等,以為繼續增加泊車位就可以解決問題,未免過於天真。在政府未能提供足夠的泊車位時,私營停車場每年加租,卻成為唯一可增加車主駕駛成本的方法。不過,加租似乎也沒有效果,皆因各個停車場使用率均十分高,或車主選擇違泊,以「牛肉乾」罰款當作租金。

經歷多年的等待,政府最近再次提出電子道路收費,希望舒緩中區的交通情況,筆者認為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如果再不大刀闊斧地限制汽車數量增長,普羅百姓在上下班的繁忙時間,也只能一等再等;泊位短缺問題,只會一年比一年嚴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不少車主買車除講究款式外,亦會考慮汽車是否便利駕駛,近年汽車經常配備的全自動泊車輔助系統,能協助駕駛者泊車及搜尋車位。以下筆者會跟大家分享全自動泊車輔助系統應用的技術及功能。

    唐弼洪  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