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先姓後名」還我本名!

2019-05-23
李道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shutterstock_59152372.jpg

西方文化,乃世之顯學;東方文化,既是等而下之,甚至不得不予以遷就。其中,由中國到日韓,東亞人的姓名本來皆「先姓後名」,惟在西方文化的凌駕影響下,例如填寫出入境文件時,卻不得不倒過來「先名後姓」。有時候,甚麼Surname、First name,以至Middle name、Last name,諸如此類的叫法就帶來不少麻煩,不知叫人怎樣理解。

日本政府最新表示,希望切實執行2000年文部省國語審議會的建議,讓以後用英語等外語標示日本人的姓名時,均使用日本慣用的「先姓後名」方式,而非「先名後姓」的西方模式;相關做法,便為提振東方文化地位的應有之義。其實,中國和韓國早已使用「先姓後名」的英文方式,好像現在外媒都會稱國家主席習近平為「Xi Jinping」、總理李克強為「Li Keqiang」、韓國總統文在寅則為「Moon Jae-in」、就連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亦叫「Kim Jong-un」;不過,對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外界仍謂作「Shinzo Abe」,「Abe」即安倍都慣放在後面。

cy1.jpg

其實,香港亦好應效法,採用「先姓後名」的英文方式。畢竟,前特首梁振英就叫「梁振英」,為何要倒過來叫「CY Leung」?當然,香港作為國際社會,取名貼近國際主流並不為過,好多港人都愛改個洋名,好像前特首曾蔭權亦叫「Donald Tsang」、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也叫「Carrie Lam」,尤其兩位都是前港英政府的官員。同一道理,即使韓國如前所述「正名」了「先姓後名」,譬如英超球星孫興民(或孫興愍)的英文官名便為「Son Heung-min」,但在韓風銳意國際化之下,由《Gangnam Style》的Psy、到BIGBANG的G-Dragon和T.O.P,以至最近紅遍世界的BST防彈少年團,依然刻意取了英文名字--且非純粹的拼音。不過,前特首董建華卻的確採用了「先姓後名」叫法,英文姓名一直是「Tung Chee-hwa」。

香港是個自由社會,市民固然有自由取自己喜歡的名字,不管是英文名,抑或法文名、德文名、日文名、韓文名等等皆可;但在正式文件上,我們應否跟中日韓般,真真正正為自己姓名「正名」,接納「先姓後名」作為合法模式?香港文化就是香港文化,中國文化就是中國文化,日韓文化就是日韓文化,東方文化就是東方文化;反過來,東方文化不是西方文化,也不必然遷就西方文化!就如壽司「sushi」不必意釋為「a Japanese dish of prepared vinegared rice , usually with some sugar and salt, accompanying a variety of ingredients, such as seafood, vegetables, and occasionally tropical fruits.」(取自維基百科),另外拉麵「ramen」、烏冬「udon」、風呂「onsen」等等,也可保留日本原汁原味的稱謂;同一道理,為何要非議西九戲曲中心取名「Xiqu Centre」?不得不喚作「Chinese Opera」?難道藝妓不能喚作「Geisha」?能劇不能喚作「Noh」?凡此種種,都是根深柢固地,以西方視角看待本地文化所致,覺得英文化才是名字的「標準答案」;不必諱言,不少市民尚未接受到,以本地語音來新定義人和物的名稱。

長遠而言,假以時日,我們入境其他地方時,能否真箇不用糾結甚麼Surname、First name之類,而可正正常常地「我手寫我名」、「我口叫我名」,「還我本名」不用被逼顛倒過來?甚至乎,在世界盃作賽時,各國球員背後的名字,都不必寫上英文名,而可用上自己本國文字,例如孫興民不再是「Son」,而是堂堂正正印住「손흥민」?(甚至毋須再糾結孫興民或孫興愍)這才是真真正正的「世界盃」吧!其實這非天方夜譚,好像德國球星Özil,汞衣上的「Ö」早非英文「O」!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