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強:非洲豬瘟恐禍延野豬 5招應付憂患

2019-05-26
劉業強
新界鄉議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AAA

pig1.jpg

上水屠房出現非洲豬瘟病毒,場內約6,500隻豬被銷毁,事件引發全城關注,亦恐防病毒在野豬之間互相傳播。

事實上,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家豬或野豬一旦感染,病毒便會在豬隻間直接快速傳播,或通過蜱間接傳疫;染病豬隻的死亡率可高達100%。

近年香港野豬為患,野豬經常誤闖市區,倘若野豬感染非洲豬瘟,必定後患無窮,到時政府怎樣捕捉染病野豬?如何防止病毒在野豬間急速傳播?如何禦防野豬將病毒傳至本地養豬場?樣樣都是棘手問題。

我向來關注野豬的泛濫問題,多次在立法會向政府表達意見,私下亦與相關官員商討對策。根據漁護署統計,近年接獲野豬出沒或造成滋擾的投訴個案持續上升,由2013年294宗,上升至2017年738宗,當中港島區接獲的個案由同期98宗,上升至324宗,升幅為各區之冠。2018年1月至10月則接獲679宗個案,當中5宗涉及野豬傷人。

鄉郊地區固然經常見到野豬的蹤影,現時市區亦一樣常見,野豬大鬧西灣河、大埔、金鐘等新聞屢見不鮮,警員要大陣仗出動圍捕,人豬每每對峙數小時。我曾在社交媒體上載短片,內容是一頭野豬在數碼港公園突然高速撞向一名小孩,小孩隨即連人帶單車被拋起再跌倒地上,驚險萬分,幸好小孩最終沒大礙,但這種情況真是一宗也嫌多。

隨著社會的保育意識提高,推廣愛護動物、防止殘酷對待動物的觀念絕對正確,但畢竟野豬並非貓狗類的寵物,牠是野生、具攻擊性的動物,我們不得不加以防範。漁護署近年暫停以狩獵隊捕捉野豬,為野豬避孕的人手又有限,致令野豬數目持續增加。我認為要解決野豬為患的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從5方面著手,包括修例提高餵飼罰則、改善垃圾站設計、增撥人手為野豬避孕、設置閉路電視監察,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

1) 修例提高餵飼罰則

不少市民喜歡餵飼猴子或野豬,這不僅令野生動物失去覓食的本能及改變其生活習性,亦會引致滋擾及環境衛生問題。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在指明的禁止餵飼地方包括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大帽山郊野公園的部分地區、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鄰近大埔道的郝德傑道地區及大埔道琵琶山段,餵飼野生動物包括野豬等會被檢控,最高可被判罰款1萬元。漁護署已定期巡查上述地區,惟過去5年僅錄得3宗成功檢控個案;至於在非指明禁止餵飼區餵飼野豬,政府僅能以1,500元定額罰款檢控,阻嚇性明顯不足。

因此,當局應考慮修改法例,全面禁止市民餵飼任何野生動物,並將指明地點擴展至全港所有地方,提高罰則及加派人手執法,以彰顯成效。 

2) 改善垃圾站設計

政府應立即重新設計垃圾收集站及垃圾桶,例如在大型垃圾站外圍加建圍欄,防止野豬及猴子等動物推倒或揭開垃圾桶取得食物。

3) 增撥人手為野豬避孕

自2017年開始,漁護署展開「捕捉及避孕/搬遷先導計劃」,截至2018年12月共捉到130隻野豬,並為當中54隻合適的野豬進行避孕。該署現時只有6人負責為野豬避孕,每次出動只能做到3隻野豬,而避孕有效期只是4至6年。政府有必要檢視計劃成效,並向漁護署增撥人手和資源,引入更先進的絕育科技,積極控制野豬的繁殖數量。

4) 設置閉路電視監察

在野豬出沒熱點,設置閉路電視監察,以便掌握野豬的出沒時間和習性,讓執行避孕計劃更有成效。

5) 加強宣傳和教育

政府應加強向市民宣傳,不要觸摸及餵飼野豬,並派員到學校教育學生,灌輸正確對待野生動物的態度及遇上野豬時的處理方法等。

社會大眾不應輕視野豬泛濫的問題,皆因野豬數目一旦失控,便會造成社區滋擾,令市容和衛生惡化。好像意大利羅馬因滿城垃圾而吸引野豬聯群結隊覓食,當地野豬數目已突破百萬,有野豬甚至跑出馬路導致兩名司機失事死亡。去年比利時發現有野豬感染非洲豬瘟,導致與比利時邊境接壤的法國,也計劃撲殺野豬。為防止病毒蔓延至食用豬隻,多個國家都迫不得已聲稱,一旦發現野豬感染非洲豬瘟,都會採取大規模捕殺行動,令大量動保人士不滿,群情洶湧,造成社會不和諧。特區政府必須以此為鑑,防範於未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筆者今次偕同內子及女兒帶大家遊覽一個位於港島區的山峰,名叫野豬徑。

    戴緻賢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