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重啟政改論可以休矣

2019-07-15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ntp1.jpg

修例風暴仍未平息!儘管特首已經致歉,宣佈《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壽終正寢」,但示威者仍然堅持「五大訴求」,不肯讓步。本港有重量級政治人物認為港人的不滿一半源自制度問題,提出重啟政改,以重燃他們對落實普選的希望。也有北京自由派學者認為,與其一再激化矛盾和對立情緒,不如通過真正意義的政改,把他們從街頭政治吸引到投票箱前。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重啟政改的建議看起來很美麗,亦似乎一抓就靈,迎刃而解,但在現實的政治環境和氛圍之下,根本不可能,只是徒增政治爭拗,甚至再掀風暴。重啟政改涉及到三大持份者,北京、港人(尤其是民主派和示威者)、特區政府,京港處於高度不信任,都不易從原有的立場退步,特區政府弱勢,無力協調,試問如何重啟?

香港政制改革最主要聚焦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也就是所謂「雙普選」,唯一一次成功經驗是2012年立法會新增五席功能組別。2010年,在立法會表決前夕,中央接受民主黨提出等同直選的方案。這次政改方案之所以能夠通過,是京港關係良好,互相妥協,當時的曾蔭權政府還算強勢。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規定,2017年行政長官可以由普選產生,相關辦法必須在2014年確立。彼時,京港關係已經惡化,十八大之後中央涉港政策也出現重大改變,將維護國家安全置於首位。京港一早已對普選辦法針鋒相對,北京希望操控特首人選,民主派則要「真普選」。港大學者戴耀廷早在2013年1月,就在報章撰文拋出「要爭取香港落實真普選,可能要準備『殺傷力』更大的武器——佔領中環」。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行政長官普選及立法會選舉辦法的決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的支持,候選人數限制在2至3位。民主派拒絕「袋住先」,終於在9月26日爆發了「佔中」運動。

白頭宮女話當年!如今重啟政改,京港雙方有讓步的空間嗎?首先從中央的角度,這場風暴的口號是「反送中」,部分示威人士揮舞港獨旗、港英旗、英國旗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甚至掛上「黑色紫荊旗」,塗污立法會區徽,而且鬧到國際層面,令領導人在G20無光,擺明是針對中央政府。經此一役,加劇內地對香港的負面認知。說北京信任絕大部分港人「愛國愛港」,那是騙人的鬼話。要說服中央給港人「真普選」,放棄人大「八三一」決定,等同自打嘴巴,看不出有任何可能。

從民主派的角度,當年固守「真普選」,要求特首參選人可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亦沒有任何讓步的空間。尤其是經過修例風暴,港人對北京信任度更低,激進聲音更加上揚,「真普選」成為不可挑戰的神主牌,沒有哪個民主派議員敢在這一立場鬆動,否則就是政治自殺。

換言之,「八三一」決定是北京的底線,民主派又不可能放棄「真普選」,雙方南轅北轍,毫無妥協空間。即使是所謂重啟政改沒有預設前提,但其實雙方的立場已經非常清楚,如此的重啟最多只能是一場秀,只能是政治爭拗,甚至增加彼此怨恨,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再看看特區政府。如果說當年立法會新增五席功能組別等同直選的方案能夠通過,是由於特首曾蔭權民望頗高,與民主派關係不錯,鍥而不捨向北京遊說。如今的女特首民望低殘,度日如年,被民主派要求下台,能夠完成餘下任期已是氣喘吁吁,何德何能推動政改?

不管出於何種目的提出重啟政改,這種論調可以休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