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成:全民派錢不如投資未來

2020-03-06
黃漢成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3-06 at 16.13.27.jpeg

近大半年受中美貿戰、社會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經濟急轉直下,2019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收縮1.2%,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年度跌幅,隨著經濟不景,企業裁員及結業潮撲面而來,港府早前已推出四輪合共逾680億元的紓困措施,而剛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政府顯然加大力度紓解民困,當中包括綜援及生果金出雙糧、公屋免租一個月、寬免住宅及非住宅物業差餉、寬減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等,當中最大亮點,當然是向十八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一萬元,是次全民派錢,無疑令不少港人得償所願,財爺陳茂波的民望更由公布預算案前的26.6分,大升至最新的43.5分,然而平情而論,派錢只能換來短暫的掌聲,對香港長遠的經濟及產業發展,卻是毫無裨益。

自港府於2011年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元後,每次公布財政預算案,不少市民都存有政府再次派錢的期望,更經常以澳門政府年年派錢作比較,然而財政預算案的真正意義,並非一年一度的開倉派米,而是在於如何好好善用公帑,藉此提升整個社會質素,為港人締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全民發放一萬元,對於經濟寬裕的人,只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而對於真正經濟有困難的人,卻是杯水車薪,幫助有限,香港15年來首次出現財赤,預計2019/20年度赤字為378億元,明年度則為1391億元,未來幾年的財政狀況亦難望樂觀,如何善用寶貴的公帑,實在值得政府深思。

其實本港已有一定的福利措施,為小市民及弱勢社群設下了安全網,社會上真正需要扶助的,反而是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商家們,要社會安定繁榮,撐企業、保就業是首要之務,港府應把公帑用在刀口上,著力幫助一眾商家度過此難關,只要企業能夠生存,就能提供就業機會,小市民人人有工做,生活自然得到保障;而長遠而言,政府則應投資未來,把公帑投放在教育、基建及科研發展之上,締造產業多元化,並協助舊產業升級、增值或轉型,讓香港重拾日漸流失的競爭力,這才是政府積極有為的理財之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